57名职工仍未拿到工资
本报1999年6月23日报道《众职工依法讨公道 胜诉一载无结果败诉者逃匿无踪影判决形若一空文》
主要内容商洛地区汽车改装厂修理分厂承包人朱端亭拖欠57名职工工资6万余元。商州人民法院判决朱端亭发还。生效后近一年执行依然无果。
今年1月11日,一直全力支持职工打赢这场官司的省总商洛地区办事处回电话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这一判决执行依然无果。商州市法院干警称,院里一直非常关注重视这一案的执行,原准备到朱端亭老家镇安县依法缉捕,强制执行。但因经费紧张未成行。商洛地区汽车改装厂职工说,堂堂法院的依法判决形如一纸空文,执行期都已过了两年还执行不下来,我们作为受害者既可叹可悲,又觉得很无奈。 (回访桂子)
渭河污染触目惊心
本报1999年7月9日报道《渭河污水横流关中》
主要内容关中环境污染,致使渭河污水横流关中。
今年1月14日,记者冒雪回访渭河污染情况,还是沿上次采访路线。皂河黑水汹汹,依然惨不忍睹;三桥镇东西,各有排污大渠一条,渠中污水滚滚,颜色黑中带黄,臭气熏人。沣河水色黑中带红,悍然人渭。在咸阳新桥桥头,但见渭水已成黑色。城中排出的污水依旧,它一路冒着水气,如死蛇般汇人渭水。桥上一望,但见渭河黑水西来。日前报载一消息,言高陵县南郭村上月19日引渭水灌溉,百亩麦苗全部枯萎,蒲城板桥渡村的麦苗也因浇灌了渭河水便纷纷死掉,便教人不由一震。污水流,黑水流,流到潼关古渡头,秦川点点愁。沣依旧,渭依旧,已把环境污染够。谁人来解救?
(回访杨乾坤)
真叫人高兴
本报1999年7月27日报道《延安生活废水污染延河》
主要内容 延安市近年来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但城市的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延河之中,仅市区就有370多处排污口,使延河成了污水河。
今年1月10日,延安市城建局张局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今天延安市召开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开工动员大会。该工程总投资6000多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达5万吨,计划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听了这话真叫人十分高兴。 (回访柳江河)
工人马文煜败诉
本报1999年7月30日报道《西安交通大学一起劳动争议引人关注》。
主要内容 工人马文煜在系领导同意下到交大实体为系里创收,却被校方除名。马文煜不服,向区法院及省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和仲裁,均被以超过仲裁期限而驳回。
马文煜又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99年11月8日,中院开庭宣判。结果依然是“马文煜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申请仲裁,故其请求法律不予保护。”尽管马文煜手拿劳动部“马的劳动争议时间应从1998年1月20日算起”的函件。
马文煜及其家属接受不了这一结果,提出上诉高院,其律师说这是终审,只能进行申诉。马文煜听说申诉只能向市中院提出后,放弃了这一打算。不管怎样,法律终究是法律。 (回访:杨令青)
黑亚东讨回了公道
本报1999年8月6日报道《岂能如此执法蒲白矿务局职工黑亚东遭罕井公安人员殴打致伤》。
主要内容蒲白矿务局职工黑亚东晚上加班后在街道墙角处小便,遭罕井公安分局个别公安人员殴打,随后又将人带到公安分局上了手铐,吊起来继续殴打。黑亚东身上多处软组织受伤,左耳鼓膜穿孔,住院治疗。
因新闻媒体曝光,检察机关的介入,罕井公安分局与黑亚东协商,愿私下解决。以公安分局向黑亚东赔款了结此事。黑亚东说:对方只要能认个错,也就算了,得理也要饶人嘛。
(回访柳江河)
市场向过去的条规叫板
本报1999年12月3日报道《西化厂出租房被转租引发风波》
主要内容 1982年计划经济时西化厂与土门粮店签订租赁近400平方米门面房作粮油经营,因粮店从1994年起将绝大部分门面转租牟利,西化厂要求收回,发生争执。
1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昆明路西安化工厂福利区,“惠民粮店”下面一排门面房,小小的粮油门面,门口摆着不少编织袋,分别装着大米、小米和各种豆类等,粮油门面东边的“昆明清真面馆”推拉门紧锁,西边紧挨着粮油店的门面,卷闸门卷上去一半,露着贴白瓷片的货台,里面炉火正旺,锅台上面的蒸笼冒着热气,有两人坐在案板前揉馍,他们说“这是粮店的”。
再往西,依次4个门面,有一个门面门头上,红底白字的“电烤白吉馍”已不见本色,下面铁拉门锁着,其余的门面铁拉门七歪八扭,露出来的玻璃木门被一些木条横七竖八地钉着。在残雪和寒风中,这一排门面显得更加狼籍。
西化厂行政处徐处长说:“没办法,他们不让我们进去整修,事情一直僵着。年底了,厂里事很多,看过了年两家能否坐在一起来解决。”他还说:“现在厂里需办粮油关系的有20多人,有的牵涉到为小孩报户口,也一直办不成。”
(回访杨令青)
白色污染依旧
本报1999年12月9日报道《208省道上的白色污染》
主要内容208省道富平段石灰窑、粉灰厂夹道,影响公路交通畅通和安全,污染严重。
今年1月10日,记者沿208省道上瓦窑头北行,富平县夹道而建的那些石灰窑、粉灰厂,情状依然,未有收敛相,且大都在忙碌中。在71公里附近,夹省道又夹县道的丁字路口处,东北角的一大石灰窑正在烧窑,黄烟滚滚,随风西飘,烟罩地暗,黄烟一直拖延数百米,气味呛人,省道亦受害其中。在县道觅子乡东,那群石灰窑还是“别来无恙”。一当地人气愤地说,那些石灰窑,烟呛人,灰如雾,随风四处扬,害人的很。
(回访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