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刊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形势下,榆林地区的陕工报订数却连续三年保持上升势头,这首先得归功于省总榆林
地区办事处。元月26日,
记者听说榆林地办主任白桂兰到西安参加省总十届三次全委会来了,便赶到她开会的地方对她进行了采访,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在开展工会各项工作中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韧”劲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主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首先我们工会一班人对工人报刊的发行征订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在具体工作中就有了无穷的动力。工人报刊是咱们工会组织进行思想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发行征订工作能否落在实处,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的社会影响和工运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各项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的工会干部需要从工人报刊上学习新政策、新法规,同时借鉴外地工会工作的一些先进经验,所以工人报刊是我们工会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必备的资料。每年年初下达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我们都将工人报刊的发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规定各县市每年都要给工人报刊撰写稿件,实行计分制。为了不使发行指标因订得太高而落空,我们在给各县市下任务时,主要参照职工人数和省总定的指标,从实际出发,然后以书面形式下发。平时每逢开会,我们都要进行强调,使大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到年终进行工作检查时,我们仍把报刊订阅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每到一个企业,每到一个单位,都要了解具体订报数字。各县市也对这项工作很重视,绥德县总工会直接从邮局要来订单,然后派专人上门进行收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白主任最后谦逊地说:“其实我们还有一定潜力,今后还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记者在翻看榆林工会办事处的工作总结时发现,他们的不少工作都开展得很有特色。如去年“五一”期间,他们在榆林电视台开辟了“榆林职工风采”系列报道专栏,大力弘扬一线职工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扩大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国庆节时,他们又组织省级以上劳模到北京观光、游览,劳模们感慨地说:“工会没有忘记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他们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跨世纪立功竞赛,全区543个单位的5万多名职工踊跃参加了双增双节、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多项活动,共创造经济效益336万余元。本报记者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