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被誉为“扶贫司令”的湖南吉首军分区司令员彭楚政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坚持过清贫生活,好多人就问,一个司令员怎么弄得这样寒酸?我给他们解释:为什么有些大老板没有钱也要租高级宾馆办公?不就是撑面子吗?我是反其道而行之,降低门槛,让普通群众好进好出。”
彭司令的这番话让人感慨良多。自古以来,一道“门槛”挡住了达官贵人与平头百姓的联系。唐诗有云:“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可见“门槛”之厉害。如今,“门槛”问题仍不容忽视,有的地方群众刚刚解决温饱,生活尚不富裕,而领导干部坐高级轿车,住豪华住宅,办公室装修得像星级洒店,下基层也是前有警车开道,后有记者相随,基层干部到辖区边界迎送。如此讲排场、摆架子,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听不到真实的声音,长此以往,重大决策时容易想当然,办事情盲目乐观,瞎决策、瞎指挥的现象层出不穷,常常给一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贻误了改革和发展大业。因此,“门槛”的高与低,决不仅仅是工作作风问题,而是一些领导干部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没有“讲政治”的一种表现,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前,改革和发展已到了关键时刻,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不容回避,这就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降低“门槛”,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