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争分夺秒建高楼

——陕西科技信息大厦工地春节见闻

2023年10月26日

大年初一的陕西科技信息大厦工地,一派热烈而繁忙的景象。楼上彻夜灯火辉煌,两台塔吊不停地运转,劳动号子此起彼伏,职工们用大干欢度龙年春节。

大厦工地位于西安南郊省文体科技中心西南角,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这个地下3层、地上51层的建筑,加上楼顶平台上的电视发射塔,总高度将达到250米,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第一高楼”。承建这一标志性建筑的是省建十一公司项目经理部的300名职工。

当记者在32岁的项目经理部女总工韩大富的陪同下登上封顶的第4层楼顶时,只见两名头戴安全帽的年轻人迎了过来。身穿皮夹克的叫王财旺,是工地的钢筋工长,他不但对施工工艺进行检查指导,同时也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身着工装的小伙子叫刘雁飞,是工地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带领的60名突击队员,昨天直干到夜里12点。为了赶工期,他们60人春节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从除夕上午开始,拉开了春节大干的序幕。现在,他们有的绑钢筋,有的支模板,有的搞外挑架安装,有的熟炼地操作着钢筋冷挤压机。只见塔吊将一块块两三吨重的钢模板运到楼上,由4厘米直径的钢筋绑成密密麻麻的墙架。韩大富告诉记者,突击队的小伙子们为建设大楼出了力,流了汗。2月份他们的目标是:建成五层楼全部和6层楼一半的主体工程。

“我们项目经理部领导意识超前,作风严谨,工作务实,才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高起点,高标准。”突击队的小伙子们,则把成绩归功于项目经理部的领导。记者到楼下建成的几层楼内参观,发现浇灌的混凝土墙面果然不同凡响,不论平整度、竖直度还是观感,都达到了抹灰后的效果。据了解。早在1998年刚接到这个工程后,在项目经理部挂帅的11公司副经理窦汉安,就超前地瞅准了“清水混凝土”这个当时西北建筑市场无人问津的新工艺,提前进行模板设计等工作,收到良好效果。在这一工程施工中,该公司运用的新技术十多项,施工装备就设入一千多万元。

在韩大富简陋的工地“小家”,我见到了她的丈夫梁建强和1岁零四个月的孩子。梁是这个工地的装修工长,和韩大富真可谓“工地鸳鸯”。他们一起并肩转战过西安、咸阳、上海,去年小孩6个月时,就由他俩带到西北第一高楼工地。这个春节,梁工长本该在家休息,但由于工地安排韩大富节日值班,他便把孩子带来西安和妻子一起在工地过年。当千家万户七碟八碗在家中欢度大年初一的时候,这个工地上的三口之家,却只能和加班的职工和民工们一起,排队在工地食堂打饭吃。但这一对工地伴侣却不以为苦,韩大富对记者说:“能在西北第一高楼建设中挑大梁,这是组织和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因为象这样大的工程,对我们这样的年龄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应该感谢西部大开发给予我们的机遇!” 本报记者杨明洲

上篇:榆神矿区进入实质性开发
下篇:选人用人是关键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2/2000021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2/15/3301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