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乡情绵绵(散文)

2023年10月26日

文/王芃

故乡是一个人的祖居之地或是他出生并长期居住的地方。提起故乡,每个人心总会荡起一阵阵温馨或是酸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万里封侯,衣锦还乡,也因心灵深处故乡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扯动。而乡愁,则永远是历代文人骚客渲染着笔最多的。

我的故乡情缘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苏醒过来的。

60年代末,父亲大学毕业后分到了陕南工作,家就安在了那里,我们也都是在陕南出生的。从小,我看惯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湍急清冽的江水,吃遍了山里的野果,说顺了婉转悦耳的巴蜀方言,完全变成了个小小的山里娃。我以为自己和小伙伴们一样,是大山的孩子。故乡,在我的脑子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随着年龄的渐长,我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完全属于大山的,我还属于山外那个遥远的小村庄。从父母亲殷殷切切的话语中,我对故乡的印象渐渐清晰了,知道了那里是一望无垠、麦浪滚滚的关中平原。每隔二三年,我就会随父母回一次故乡。由于每次都是春节回家,来去匆匆,故乡留给的我印象总是那令人困倦疲惫的长途汽车旅行和那凛冽的寒风、萧条的村落,另外,还有许多陌生热情的亲友邻人。小小的心灵里,我觉得自己的故乡是那样的破旧荒凉,是那样的遥远。

年龄再长一些,我对故乡有了更真切的了解。知道了那块土地上写满了父母亲童年的苦难、少年的梦想和青年的离愁,父亲常吟得两句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我懂得了其中隐藏着的绵绵无尽的乡愁,我的心在慢慢地靠近故乡。不知不觉中,故乡也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思乡的种子竟长成一棵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我心灵的最深处。故乡再不美再穷,也是我的“根”啊。

中专毕业后,我分到了西安工作,离故乡近了,回乡的次数也多了。春日里,我看到了故乡微风吹过麦田翻滚着的绿浪,闻到了泥土和油菜花的芳香;秋日晴空下,看到故乡田野里沉甸甸的玉米和亲友村人们的笑颜;身临鲸鱼沟,野花烂漫、湖水明澈、游人荡舟的秀丽风光,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故乡也是很美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昔日萧条冷落的村庄已被整齐气派的小楼、干净热闹的街道所取代。每次回故乡,都使我感到难以名状的兴奋和欣喜,男人们忙着,女人们笑着,孩子们嬉戏着,故乡那种欣欣向荣的生机深深地感染着我。故乡是越来越美、越来越让人眷恋了。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2/200002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2/15/33020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