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国家正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时候,有些新华书店却置有关规定于不顾,依然为学生搭售各种教辅类书籍。近日,记者在铜川采访时发现,这里很多中小学生的书包仍然很重,新华书店谋利现象仍然存在。
2月21日至22日,记者在铜川师范附属小学、铜川矿务局中学、铜川市红旗街小学等学校采访时,很多家长普遍反映,虽然今年学校在收费上比往年低得多,但是学校发的学生的教材中,有很多定价过高,很多书现在根本就用不上。一位姓吴的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三年级的书法课本里不但有毛笔和钢笔练习册两种,而且毛笔中还分了颜体、柳体等种类。家长气愤地表示:一位三年级孩子哪有时间和能力同时学习这些书法。一位姓蒋的家长说,学校在发给孩子的《美术》、《自然》、《劳动》等课目的辅助教材定价过高,与物不值,并出示了这些课本。记者看到,这是由上海浦东材料厂生产的,这些课本页数最少的只有5页,标价竟然达4.9元,有些辅助教材学生完全就没有必要购买,如关于信封的结构、制作等。
针对这一情况,铜川市教委副主任赵志忠向记者解释,教材是由铜川市新华书店统一定购的,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干预,现在的新华书店都是条块管理,当地的课本只能在当地订购,不能跨区,赵志忠也承认,中小学生的辅助课本作价过高,有些书籍没有必要购买,但书店与学校捉迷藏,用各种手法进行搭配,所以在对学生“减负”时,社会把视线都转移到教育部门上,而忽视了对新华书店的监督,从而使其从中渔利。
据了解,虽然省教委每年都要公布年度新书目录,但费用由新华书店掌握,经销由其独家经营,所以搭售书籍就会产生,全省这种隐性收费、从书本中赚钱的现象相当普遍。
本报记者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