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延安市南泥湾农场发扬革命传统,立足当地石油、木材等资源和多年来推广种植香料作物香紫苏的优势,艰苦奋斗搞开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工副业开发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南泥湾农场区域内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按照中央扶持老区的优惠政策,农场从1996年开发第一口油井以来,到现在已先后开发油井22口,3年累计产原油7000余吨,累计销售收入700多万元。作为香精原料的香紫苏,南泥湾农场从国外引种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截至1995年发展到2000亩的种植面积。为了进行综合利用,1998年他们与科研单位合资,投资130万元建成一个新的生产线,年加工香紫苏残渣能力达300吨,除给种植户每年增加60万元的收入外,企业还可增加产值40万元。仅香紫苏一项年利税就达32.58万元,占到农场总利税的20%以上。农场木器加工厂创办于1989年,现在已有厂房23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多万元,年产值150多万元,产品畅销延安市和农场周边地区。近年农场建筑公司也由小到大,承担了本场的多项建筑工程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泥湾农场已由当年的纯农业经济,迈上了农工贸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新路子,不但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农场成为延安精神的教育基地。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