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厂务公开在各地各企业正在进行,且呈遍地开花的良好势态。从实际效果来看,厂务公开对改进企业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善干群关系、推进企业民主建设进程都有着显著的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企业当中,在开展此项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声势浩大,形式醒目,内容简单。各厂矿企业的厂务公开栏,只是一处醒目的标志,一个“公开”的旗帜。细看内容,就会发现一些公布的东西过于简单,除了几笔收支账目外,没有按照要求公开其它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职工意见大、呼声强的支出账务没有公开。
周期过长,一期公开内容管半年。部分企业在上级三番五次督促下才搞厂务公开的,本身没有主动性。公开栏的内容只是应付上级检查,所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换。
表面公开,实则隐隐含含。除少数企业厂务有问题不敢公开外,多数企业有顾虑,怕露了“老底”后使一些领导干部下不了台,于是只报大账,或掺水使假,使职工难以了解真情。
流于形式,应付差事。有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不公开,重大决策不公开,即使搞了公开也不收集职工意见。有的企业领导不愿意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只把公开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完成,应付了差,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要纠正一些地方的企业厂务公开流于形式的问题,就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厂务公开,防止和克服随意性和做表面文章,使“公开”真正落到实处。一谭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