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的钟声已经敲响,铜川市任家源村家宋有说有笑,可是,村党支部书记焦春有家却冰锅冷灶,焦春有已经在外面跑了几天,他到处借钱,去偿还为建村里的学校所借的借款。可是,跑来跑去,他仍然两手空空,他不知道如果再借不到钱,讨债者又将会如何对待他,对待他的家人……
铜川郊区广阳镇任家原村过去是一个很穷的村子,村里没有学校,到六十年代,才盖了5间瓦房办起了村办小学。30多年来,村里的孩子一直在这破旧不堪的瓦房里读书。近几年来,村里依靠苹果生产逐步走上了致富路,破旧的学校与村上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小没有文化的焦春有决心建一所高标准的教学楼。1996年,村里借铜川市郊区实施“普九”之机,经过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建一所高标准化教学楼,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资金采用从上面争取一点,村上贷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此方案经拍板,焦春有率先捐款5000余元,村里群众也捐款15811元。组织上承诺拨款57000元,于是村里将教学楼以每平方米530元的价格承包出去。经过一年的施工,一座占地4.5亩、建筑面积496平方米、有20间教室的标准化教学楼建成了。1997年,省、市领导到学校检查验收,对焦春有及村上领导班子给予了高度评价,焦春有也被评为集资建校先进个人。可是因种种原因,一些部门承诺的资金没有到位,为了弥补缺口,偿还集资建校借款,1997年1月,焦春有和村干部只有通过民间的借贷方式——即每月5分的利息借贷15万余元。两年过去了,15万元的高息贷款已经到期,而村上又没有能力偿还,于是从1998年到现在,一些债主踏破门坎向焦春有催要借款,有的债主在他家一住就是七、八天,有的债主见到他就往他脸上吐口水,破口大骂他不讲信用。债主们的闹腾,使焦春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几年,为了偿还建校集资款,焦春有把自己卖苹果的2万多元也垫进去了,两个儿子也为他垫了2万多元,目前尚欠各种借款36万。
2月19日,记者再次采访焦春有时,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噙着泪水说:“当初建校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没想到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我实在支撑不住了,请有关部门伸出援助之手,帮我度过难关!” 本报记者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