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时下的京城人正流行自找“苦吃”,这标志着市民在饮食、保健和起居消费中出现了新的时尚。
《北京晨报》报道说,记者在西四环路农贸市场上看到,随着天气的变暖,各种蔬菜开始降价,但象荞麦、奶油生菜、苦瓜等带苦味儿的蔬菜仍居高不降。小商贩说,这样的“苦味蔬菜”,过去是南方人买的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北京人也喜欢“吃苦”了:吃炸酱面也用“苦菜”当菜码;过去很少人问津的桔柚,据说能去“火”,今年也卖得快。每个摊儿一天能卖出500斤左右。
开遍京城的洗浴中心,也为京城人提供了“吃苦”的享受。位于地安门东大街上的一家洗浴中心,每天拔火罐、刮痧的人都要排队。一位干了30多年的老药师说,以前,只要说这药能补,买的人就多,现在如说能排毒,一准儿卖得好。
中国中医研究院养生研究室的孔令诩教授说,中国的传统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生活水平提高后,鱼、肉、蛋、奶的摄入量越来越多,热量远远超过前者,再加上劳动量减轻,人们自觉感到“火大”,是体质变化的自然结果。从中医理论上看,苦味属寒,而刮痧之类的保健手法也主要用在驱邪上,居民“自找苦吃”的养生之道确实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