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减负”不是“降质”

2023年10月26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这个话题近来不但成为人们议论、媒体追逐的热点,连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减负”也是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之一。

在一片“减负”声中,我们必须注意到另一种倾向——降质。据本报记者和通讯员在西安、宝鸡、咸阳、大荔等地的实地调查,“减负”以后,学生的书包“瘦”了,在校时间短了,家庭作业少了。而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的中小学生却增加了。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减负”就是可以不写作业、不考试、可以疯玩。

这是一种可怕的倾向。

咸阳市一位女教师认为,教学大纲不改、考试方法不改、升学制度木改,“减负”就是空的。对于“减负”后出现的一些“负效应”她感到很忧虑。大荔县东七初中一位教师也认为,在应试教育状态下,教学质量必须要搞上去才能向学校和家长有个交待。

宝鸡发电厂财务部的宁凤铃说,减负不能忽左忽右,政策要有一致性,面临高考指挥棒,家长怎能没有压力?

这也是一个两难选择。

“减负”的关键在于把握“度”。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一定要减下来,但要防止矫枉过其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减轻学习负担,绝不是不要负担,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在“十年动乱”中,我们的教育改革走过一段大弯路,出现了“白卷英雄”那样的天下笑谈,更造成了中国整整一代的人才断档,这样的历史教训千万不能忘记。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里提到青少年除了书本知识以处,还应该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在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方面得到良好教育。这些,主要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的熏陶。因此我们说,“减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大家的事、社会的事,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在目前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确实应该减掉“死记硬背”的学习负担,但不能减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减负不等同降质,毕竟,知识就是力量。

(韩庚)

上篇:咸阳高新开发区再上台阶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3/200003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3/14/33127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