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付诸实施的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世界水日。
众所周知,经济繁荣离不开水,山川秀美离不开水,西部大开发更需要水。然而,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水,是维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果没有水资源作保证,西部大开发将无法实现。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世界为10500立方米,全国为2700立方米,而西北地区只有710立方米,为世界的1/15,全国的1/4,可见大西北的水资源缺乏的严重性。陕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年平均输沙量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1/5。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直接威胁着国民基础设施的安全和黄河、长江下游防汛保安。尤其是我省的水利工程老化,不少设施带病运行,防洪抗旱能力差,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水土保持是整治国土,根治江河水患的重大举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决定每年由国家支持20亿元,用于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并要求三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效,为根治黄河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为此,我省已制定了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实施纲要和规划。
山川秀美工程的启动,对全省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山川秀美工程实际上是水保生态环境建设,是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和深化。我省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黄河流域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陕西就占48个。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3,7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特别是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8亿多吨,占三门峡库区以上总输沙量的50%。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入干旱缺水,给陕北带来了贫穷和落后。建国50年来,全省人民为治理水土流失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省水保治理力度还远远不够,水土流失还在扩展,生态环境形势仍估十分严峻。
时下,“西部大开发,水利怎么上?”,已成为全省人民关注的焦点。省水利厅厅长彭谦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是迎接启动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的关键一年,我省水利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就新的机遇来讲,首先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这是一个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历史机遇。其次是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带给我们的机遇。国家将投入200亿元用于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其中40多亿元要用于治沟骨干工程。第三是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还将投入1000亿元,而且主要用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方面的机遇,对水利建设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力。
陕西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处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第一阶梯段。省委、省政府对西部大开发,包括水利建设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李建国书记指出,水利是命脉工程。陕西农业缺水,城市缺水,水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和第一位的条件,要求我们下决心在泾河、黄河上尽快建一两项水源工程。程安东省长也一再强调,治陕先治水,兴陕先兴水。
据了解,省水利厅正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以确保一些大的项目进入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总盘子。同时抓好在建重点水利项目。年内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新修“水田”8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新增小水电装机3万千瓦;新修堤防80公里;解决80万人的饮水困难;水产品产量达5万吨;水利经济总收入达到25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行文至此,记者眼前浮现出一个公益广告中的广告词:“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水是生命之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陕西作为西北乃至全国水土流失保持的主战场之一,肩负着重大使命。珍惜水资源,建好水源工程,利在当代,福荫子孙,在这片曾经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史的黄土地, “山绿、水清、人富”的新三秦为期还会远吗?
本报记者 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