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近期,以低俗的脱衣舞招徕看客的“大篷歌舞”在西安东郊的洪庆地区很盛行,他们频频亮相于农村的庙会之上,以肆无忌惮的表演给人们以感官刺激,严重危害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本来就很薄弱的农村文化阵地以很大的冲击。这的确令人担忧。
从春节至今,洪庆地区的一些农村轮流过庙会,而“大篷歌舞”做为每个村都必须请的“压轴戏”,在庙会上掀起了一股“黄色”的浪潮。每当有庙会,就能听到“大篷歌舞”宣传的高声嗽叭的吼叫。在站台上,几名穿得妖艳的女青年,扭腰摆臀的做着各种下流的动作,旁边的宣传牌上写满了不堪人目的煽情话语用来吸引观众。而从四面八方来的农民朋友,却是专门来看“大篷歌舞”的。据了解,“大篷歌舞”除唱几首流行歌外,就是脱衣表演,一些孩子在看过一次后,连学都不上,还想方设法从家拿钱去看,这让老师和家长忧虑万分。记者在询问一些农村青年看这样的表演有何益处时,他们说“找刺激,看看新鲜”。
“大篷歌舞”之所以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除了他们庸俗的表演迎合了部分农民的低级趣味的“欣赏”爱好以外,更重要的原因便是农村文化阵地的空旷和寂寞才使这种歌舞占了一席之地。“大篷歌舞”屡禁不止,愈禁愈多的现状在告诉人们,光一味地禁止是行不通的,我们的有关部门要从深层次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多送些健康的文艺下乡,并积极建立和巩固农民朋友乐于参与的文化阵地,才是上策。
本报记者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