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塞北杏林绽奇葩

——佳县红十字会医院发展片断

2023年10月27日

佳县红十字会医院,在院长云一峰一班人的领导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的宗旨、狠抓双文明建设,5年时间,由最初只有6名工作人员的诊所,发展为目前占地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开放床位150张,总资产600万元的综合医院,具有周边各县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成为佳县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救治中心,省、地卫生行业“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省、地、县“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

佳县是全国最贫困县之一,由于经济落后,相应的医疗卫生也远不能适应人们的健康需求。199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佳县红十字医院,并从榆林地区二院调回云一峰任院长,从县医院选聘了5名医务人员,租赁了5间民房,这就是医院最初的6名成员和办公场所。由于人员少、条件差,他们便主动拿出自己的钱物,做为日常开支,人人身兼数职,工作不分上下班,根据需要,既收住院病人,又上门出诊,还开展家庭医疗服务。没有补助,没有奖金,甚至不领工资,每天工作都在14小时以上,硬是凭着艰苦工作,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赢得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仅一年多的时间,医院规模逐渐壮大,基本医疗设施齐备。功能齐全,业务量大幅度增加,在全县及周边区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名符其实的县级医院。

95年底,正当红会医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之际,有二十年历史的县中医院却瘫痪倒闭。在县委、县政府多次解救未果的状况下,启动中医院的任务又落到了红会医院肩上。面对这个没有一具听诊器、血压计,所有病房全被私人占用,职工人心涣散,上访要饭的烂摊子,医院党支部、院委会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全院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也唤起了原中医院干部职工的高童工作热情和振兴医院的自觉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3户占用公房的职工全部自觉搬出医院,被拿走的医疗设备、财物也全部交回。红会医院以小救大,顺利完成合并工作之后,又投资45万元,添置了必要的医疗设施,整治了院容院貌,使原中院的烂摊子焕然一新。合并后的第一年,业务流水122万元,是原中医院收入的二十倍,一跃成为县级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全区“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原有规模和条件已不能适应医院工作的开展。对此,在省、地、县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红会医院于98年6月至99年10月新建2540平方米住院楼一幢和155平方米的锅炉房、洗澡间、太平间,对原门诊楼、医技楼1296平方米进行了改建,增设水暖设施,使医院规模扩大,院容、院貌、住院条件大有改观。5年来先后添置80万元的各类医疗设备,最近经省卫生厅批准,引进了日本进口全新全身扫描CT机,填补了佳县及周边5县区域技术空白。医疗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医院医疗实力。几年来,医院累计选派37名医护人员到北京、西安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先后有省、地10期医疗队、50多位专家来院技术支援、指导培带,成功地救治了近百例高难危重症,所开展的脊椎、矫形、关节置换、多根精经、肌腱、血管吻合手术填补了我县外科手术空白,《康复疼痛治疗中心》所开展的新技术居全区领先水平。

良性快速的发展,没有使云一峰一班人忽视自身医德医风建设。因为他们知道: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整个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从红会医院筹建伊始,就组建了以院长任组长的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出台了“医德医风建设的规定”、“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规定”,制订了“文明用语”、“工作人员禁语”和“医务人员十不准”,严禁医务人员“吃拿卡要”,明确提出“谁丢医院脸,我们就丢谁的脸;谁砸医院锅,我们就砸谁的碗;谁对不起病人,我们就对不起谁”的口号,一系列医德医风创建活动,在全院职工中形成了浓烈的精神文明氛围,受到患者极高的好评。

红十字会医院创建5年,跨越五大步,无不凝聚着全体员工的滴滴心血。走进新世纪,面临大开发,在伟大的历史机遇面前,红会医院将为繁荣佳县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宋一秋)

上篇:老人不识新版币 千元现金化做烟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4/20000406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4/06/33710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