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西安应恢复故名长安

2023年10月27日

文/屈超耘

最近有传媒披露,有专家建议,为了顺应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西安应该恢复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名字——长安。我举双手赞成。除了报纸上已讲的那些理由,再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谈一点看法。

长安的历史,由来久远。如果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建京都城时算起,至今已经三千多年了。有明确记载的,它是周秦汉唐11个王朝的国都。在中国的历史上,它为六大古都的第一名。在世界上,一个城市用同一名字作为那么多朝代的都城,且年份之长,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与之相比。于是,长安自古帝王都,不但中国人耳熟能详,就是外国人,凡稍微懂得一点世界史的,都知道中国西部的陕西,有个叫长安的帝都。正因为如此,唐代以前的南朝和以后的宋元明清诸朝,虽没有在长安建都,但国人一提起国都,便想到长安。

作为历史上众多朝代的首都,它很早就是一座极为开放的城市。我国和波斯诸多国家的商业往来,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而各国的商贸文化人士,又都是通过这条古道来到长安。不少人还在长安做了官,死后就埋在长安。仅乾陵正面通道两侧竖立外国人石像数十尊,就可见当时长安城的开放程度。而东方诸国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也以长安城为中心。最有名如日本的晁衡(阿倍仲麻侣),于唐开元五年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长安求学,学成后留长安做官,和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建立有深厚的友谊。今天,兴庆公园的沉香亭东南,就立有晁衡的汉.白玉雕像。至于玄奘从长安出发赴西天取经、那是全中国妇孺皆知的事了。《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会浮屠玄奘至其国,尸罗逸多(天竺王)召见曰:‘尔国有圣人出,作秦王破阵乐,试为我言其为人’,玄奘粗言太宗神武……王喜,日:‘我当东而朝之。’”贞观十五年,天竺王遣使到长安上书。从此,长安成了中印政治文化商贸交往的中心。

大概是长安这个名字深入了国人的心,至今流传的诗文,提到长安的名字特别多,仅唐代知名诗人的诗句就有: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李颀的《送魏万之京》:“莫见长安行乐处”;王维的《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张敬忠的《边词》:“正是长安花落时”;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特别是一代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的《菊花》,也有“冲天香阵透长安”的句子。至于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更喜欢长安二字,他那笔飞墨舞的书法作品: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系唐诗人贾岛诗)令人浑身是劲。而他自己写的诗,也有“正西风落叶下长安”的佳句。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感到长安其名的不朽。它不但历史上有名,就是今天仍然活在中外人士的心里。至于从明朝起改为西安的这个名字,虽然也有数百年的城龄,但和长安比起来,起码少1300年,而且至今仍然不顺。不信请看我们的报纸、刊物和教科书,一提到西安,立即就赶快解释:“就是从前的古长安。”如果不作这样的解释,人就会感到莫名其妙。这里说一个流传的笑话:一个外国学生来西安旅游,他对大雁塔很感兴趣,读过许多关于它的诗,也知道此塔在长安城南。来西安后他问人长安在哪里,回答说在西安南边。该学生赶到今天的长安寻找大雁塔。当地人告诉他错了,在西安。客人听后不解地问:“古书上不是说大雁塔在长安吗?”我们的人不得不再三解释:“西安就是古代的长安”,客人似懂非懂,仍然在念叨:长安!长安?

但是,要恢复西安为长安这个古名,必须妥善解决现在的长安问题。现在的长安,古代并不叫此名,秦代称杜县,五代梁改称大安。如果西安恢复为长安,今天的长安,因为城郊有汉宣帝的陵寝杜陵,可以改称杜陵县或杜陵区,既符合实际,也对今后的开发有好处。

上篇:没有了
下篇:读书的快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4/10/33721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