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快乐与寂寞(随笔)

2023年10月27日

文/王若谷

一位书画家自制了一方闲章,曰:“人生从此不寂寞。”这是他的父亲留给儿子的一份精神遗产。十年浩劫中,这位少年成天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受批斗住“牛棚”的父亲一天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讲:“我们家现在可以讲是一无所有。爸爸所能教你的,也就是书法篆刻这些薄技小艺了。你若认真学好它,今后你的人生也就会从此不再寂寞了。”后来这位少年成了学有所成的书画家,在一次关于“人生与艺术的对应”的演讲中,动情地说:他认为学习书画篆刻,并不单是为了掌握技艺,从更高层次上讲是陶冶人生,提高生命的质量。他同时讲了他父亲那个“人生从此不寂寞”的故事,台下不少听众眼眶中翻滚着泪花…

寂寞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一种百无聊赖,一种心灵与精力的漂泊和无所寄托。寂寞的对应是快乐。19世纪俄国有位诗人曾问过:“有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据报道,英国一家报纸最近举办了一次别出心裁的有奖问答,题目同那位俄罗斯诗人的发问有些相似:“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活?”评选出的4个最佳答案是:一、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二、正在筑沙堡的儿童;三、忙碌了一整天后,为婴儿洗澡的妈妈;四、经过紧张而劳累的手术,终于挽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这4个最佳答案,可能还有“遗珠”之憾,因为世上“最快活”的决不会只限于这四种人,但四种答案,一个基调,那就是强调工作和劳动成绩所带给人们的快乐,乃是最大的快乐。细细一想,也确是如此。富有和权力固然也可给某些人带来一时的快乐,但这决不是永久的最大的快乐。

其实,快乐不仅只在成绩获得后才会翩然而至,快乐也往往产生在工作与劳动的自始至终的过程中。譬如,一位作家谈论他的创作时说:“我一进入创作状态,就把世间一切都忘了,心境也会空前的好。一不写东西就一身病,就需承受不可想象的孤独和寂寞。我写作品就是在穿越沙漠,而且是一个又一个的撒哈拉大沙漠。这是一种快乐。所以我不敢停步,要一直写下去……”另一位作家对此也感同身受,并且说得颇有趣。他说:“停止了写作,等于死亡。”这是常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命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阅读不写作可以过得很闲适,但对于作家来说不行。作家从拿起笔来的第一天起,就仿效耶稣将自己交给了命运的十字架……我曾尝试3个月不写一个字,而去“下海”经商,结果嘴里几乎有砒霜的味道,行走的感觉竟似牲口!

只要工作着就不会寂寞。驱散寂寞的最佳良药亦莫过于工作。工作带给人们的快乐是永久而无可代替的。我常常在脑海中这么想:演员死在台上,作家死在案前,正如战士死在疆场,都是人生的一种快乐。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希望直至银发飘拂也不停笔。如果将来有一天在执笔伏案中悄然告别人间,那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快乐……

上篇:春到礼泉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4/2000041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4/11/3372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