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企业中似乎有这么一种时髦:一些领导为了显示某项成绩,总爱这么说:“某某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某某局长、公司、行政长官评价说……”似乎有了“领导评价”,说者便底气十足,引以为豪。可是为什么就是少有甚至没有“广大群众评价……”呢?
如若是某位上级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是脚踏实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作出的“高度评价”,当然是可信的、有价值的甚至是权威的;但假如说某位领导下来是为了“潇洒走一回”,那他作出的“高度评价”可信度高吗?
身处基层厂矿、企业的领导,几乎天天都与职工打交道,他的工作做得怎么样,群众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有些事情上级领导“高度评价”了,而群众却在骂娘,这种例子不是常见吗?一些人笃信“领导评价”而忽视“群众评价”,实际上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走着一条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歧路。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应该牢记,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最有评价权的应该是人民群众,我们不能津津乐道于“领导评价”,而应该多听听“群众评价”。 (张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