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培德 王维君 杨世恩 袁振洲
“衣食住行”对每个人而言,是生活和人生必不可少的。而“行”则是远足的人最为关注的,它不仅成为出行者希望一路顺风的企盼,同时,亲朋好友的祝福也都集中在“一路平安”这个词语之中,由此可见,行者,平安乎!便至关重要。
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做为城市的窗口和城市的脉博,创立20多年来,始终把使旅客一路平安做为全力以赴追求的目标,倾注尽了公交人的心血和汗水,把出行者的一路顺风当成自己工作的最高要求,从而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欢迎。
阳春三月,关中大地披上了它一年中最美丽的盛装,原野上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九曲黄河和西岳华山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我省东部第一重镇的渭南市在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之后,正以风姿卓约,欣欣向荣的崭新形象昂首跨入二十一世纪,做为城市的窗口,这里的公交事业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形象给世人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份风采呢?带着这种心情,我们走访了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
在见到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傅战英之后,他的一番介绍真令我们感到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他们始建于1977年,经过几番努力,已由最初的三台车发展到现在已拥有大客车16台、中客车10台、中巴车49台,生产保障车4台,共计车辆79台的规模;欣喜的是他们连年被评为渭南市建委的先进单位。1997年以来,还在省建设厅组织的创佳评差活动中连续三年荣膺省“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项荣誉,其下属的441车组还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车组,乘务员姜瑛还被评为全省学习雷锋竞赛先进个人。这真可谓是“两个文明之花并蒂开”,如此骄人业绩怎能不令人惊讶和欣喜呢!
公司的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傅战英做为领头雁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7年、1999年在省建设厅两年一次的评比中,连续蝉联“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殊荣,被职工誉为咱们的“好当家”,人民的“老黄牛”。
上篇: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之一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做为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的经理,傅战英对此有着深刻地理解。当1989年,傅战英临危受命于此之际,他就曾立下“干不好就地当工人”的军令状,这位1973年入伍,1976年随百万大裁军时集体转业到铁十八局,在唐山抗震救灾、引滦入津工程中多次受嘉奖并荣立过三等功的关中汉子,从那一刻起就将自己的命运和公共汽车公司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傅战英上任之初,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只三台车,年收入也仅有16万元,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当时公司生产秩序混乱,技术力量薄弱,债台高筑,车辆老旧,生产停滞,60余名职工靠企业贷款发工资。傅战英同志上任后,立刻组织新班子一班人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困难的原因,通过排查对比,傅战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针对公司领导班子政治理论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果断提出:“向我看齐”的口号,他自己带头学,并要求一班人都认真学,使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很快有了提高。在解决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他和一班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艰难跋涉。
创业之初,新上任的领导班子根据公司现状大力开展职工思想和生产秩序的整顿,建规立章,改革体制,强化管理,发展生产,终于使一个濒危企业出现了新的转机。针对企业生产设备陈旧老化、生产场地狭小、生产秩序不够规范等一系列矛盾,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在傅战英的带领下超前决策,知难而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公交建设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终于使企业一步步走出泥潭,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他们立足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开辟营运生产新线路,在发展中求生存。依据建设部“中等城市公交运力要提高到7辆/万人”的规划要求,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购置车辆,使公司的车辆现有量迅速提高至79台,十年来增长了26倍。二是改善生产环境,确保生产需要,由于车辆运营没有自己的地盘,作为调头停车场地段线,造成道路堵塞,给营运增加了难度,而且车辆空返现象严重,针对这种矛盾,他们实施了东西建场,中部建站,外建油库的策略,极大地改善了车辆运营的状况,减少了开支,增加了效益。此外,他们还立足渭南实际,采取以大换小的方针发展中小型客车,并准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启动无人售票车,以减轻公司的经济负担。
在傅战英和他的一班人的努力下,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终于在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喜人的步伐,使公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塑造了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的公交窗口形象。1999年实现上缴税费24万元,营运收入达到557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下篇:精神是原动力
做为公司的决策者,傅战英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思想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具有潜力可挖。就经济抓经济,是不懂经济的表现,也抓不好经济工作。一手硬、一手软,其结果是两手都硬不起来。只有两个文明一起抓,才能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增强战斗力。
说白了,这实际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问题,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战斗力,有什么样的战斗力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实力。多年以来,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设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努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不断树立思想政治工作新地位,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工作,进入生活,提高了全公司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公司内部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
在实践中,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把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部署、落实、检查一起考核,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他们把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来开展工作,并结合“创佳评差”活动的开展,致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1996年,他们在全市首先推出《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要求全体职工上班期间必须统一着装,服务标志齐全,出车前要对车辆进行清洗、冲刷,做到“五净一亮”,使乘客有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行车途中,要逢站报站名,出语必带“请”字,不准私自甩站、少跑趟次等。这些承诺的实践,真正使乘客成了“上帝”,安全、正点、舒适、便捷,成为了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傅战英还独创了塑造企业形象的五种要求,即文明示范、热情周到的服务形象;朴实庄重、着装整洁的仪表形象;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公仆形象;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公交形象。通过这种形象的塑造,公司内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此外,他们还针对公司青工较多的实际,通过办培训班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和熏陶年轻人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公司、爱岗位的新观念,并通过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企业的亲合力和凝聚力。
把企业形象建设与弘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结合起来,是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之一。他们在开展行业形象建设活动中,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服务意识教育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要求员工要在耐心、爱心、真心、关心、诚心上下功夫,做文章,着力提高员工的修养和素质,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秩序和温馨的环境。员工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提高,推动了企业形象建设的前进步伐,使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新局面。
世纪之初,西部开发,面对全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全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渭南市公共汽车公司的领导者和他的员工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也祝他们一路顺风,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