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西安每年的春秋季全国自学高考行列里,有一位坐着轮椅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白晰的鸭蛋型脸上,一副轻度近视镜后闪着一双清彻的大眼,微微带笑的神态,透出无比坚韧和自信。
她,就是被誉为“道北海迪”的刘俊。
人生不幸莫过于幼年残疾。而刘俊在半岁时,就患上了“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这在目前是一种不治之症。然而,刘俊没有向厄运低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同病魔抗争,顽强生活,谱写出一曲不同凡响的命运乐章。
知识是刘俊的精神支柱刘俊3岁时,就迷上了小人书,常常坐在床上等哥哥姐姐谁闲谁来念一段,她听得聚精会神。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她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母亲只好借来课本教她识字,教她查字典,一册一册地往过学。无力的手指连翻动书页都很困难,然而小刘俊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系统地学完了小学的课程。渐渐地,妈妈的那点知识不能满足小刘俊了。闲暇时间,刘俊借助字典、词典,开始大量地阅读《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家》、《春》、《秋》等中外名著。东六路图书一条街、莲湖路新华书店等,成了她经常光顾的地方。
母亲让刘俊识字读书,原来是想使她不感到孤单、无聊,可后来看她那副没昼没夜如饥似渴的样子,担心有损身体,便经常对她说:俊儿啊,千万别把身体熬坏了,早些睡吧,明天再看,再写。刘俊总是说:再看一页。
求知,是刘俊最大的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觉得仅仅懂汉语、懂文学还不够,于是她又开始学英语。靠着广播和电视并用书信与朋友讨论,她把初中英语课程攻了下来,继而又苦读完高中英语。
为了衡量自己的知识水平,取得社会认可,也为了使自己的知识更系统,更宽阔,1994年春天,从未进过校门的刘俊生平第一次走进了考场,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她为自己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坐在教室里激动不已。尽管这年春、秋两季的功课平均不足20分,可她并不灰心。她说:“如果竖在我面前的是一座高山,那我无力征服,如果是一座知识的山峰,那我一定奋力去攻克”。
果然,在第二年春秋两季的自学考试中,她的两门课程全部通过。
近几年来,刘俊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艰难而执著地跋涉着。别的考生报名后,为了能顺利通过,基本上都要参加辅导班,而刘俊由于行动不便,只能靠自己一页一页地啃,一道题一道题地去思考,去诠释。每次考试,她得早早地起来准备,轮椅要人推,上下车进出楼得有人抬,不敢吃也不敢喝,在考场上要争分夺秒,连茶杯都端不动的手握笔似有千斤重。用刘俊自己的话说:“每考一次试就得掉几斤肉,脱一层皮。”
就这样,到今年春季,刘俊已参加了汉语言文学7门课程的自考,通过了5门(今年的成绩未下来)。
刘俊曾这样说过:“一个人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那将会被社会永远地抛弃。”
将自己所学服务于社会
刘俊储备的知识能量越来越大,渐渐地,她开始不满足自己畅游在知识海洋这种单纯的快乐,她想服务于社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俊想到了开办小学生辅导班,可是,她一个从未进过校门的重残姑娘,又有谁相信她的才能呢?
事有凑巧,1994年,刘俊邻居的两个孩子家长顾不上管,托她照看一下学习。没多久,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刘俊有了名气,往她家里送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多,由于家里每次只能挤10多个学生,她就按年级和语文、英语的科目,把学生分成5个班,利用双休日和个别晚上授课。
作文课,她经常让保姆推着她,带着孩子们到公园、到城墙下,让孩子们观察周围环境,观察植物变化等,启发孩子们观察事物的能力,还开辩论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英语课,她让学生们扮演书本上的不同角色,演节目,演小品,寓教于乐,培养了孩子们学英语的兴趣。她这位特殊的社区教师,凭着一颗爱心、诚心、耐心,对前来学习的孩子们进行教育启迪,使孩子们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少家长慕名从很远的住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她这里。西电小学有个小男孩调皮捣蛋出了名,学习跟不上,老师不满,家长头痛。1997年4月,这个孩子的父母硬将孩子送到刘俊辅导班。刘俊发现这个孩子可塑性强,很有潜力,于是悉心培养,一年之后男孩开始在班上冒尖,每一篇作文几乎都被当做范文,有的还在《学作文》杂志上发表,令人刮目相看。
虽说这些课大都只在双休日上,但这对每天必须在腰间勒上钢条带才能坚持坐在轮椅上的刘俊来说,付出的却是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来她这儿的学生,年级都比较低,她这个需要别人帮助的人,既要当保姆,又要当老师,每次上完课,累得连话都不想说。 从1994年至今,经刘俊辅导的学生已达300多名。记者翻看部分学生的作文本,从跃然纸上那稚嫩的文笔中,无不透露出对刘老师的热爱,是刘老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从讨厌作文课变为非常喜欢作文课……”
然而,刘俊并不以此为满足。她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学习不好,与家长自身文化素养、心理品格等有密切关系,她为此深感忧虑。她想将这几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加上自己的分析、思考,整理出来,奉献给家长…
“我时常这样想,即使生命之树不能常青,我也要力争和时间赛跑,夺取生命的座标;既然我能用轮椅代步,我就要更顽强更勇敢地活下去,做生活的强者。”为了和时间争夺自己生命的价值,今年27岁的刘俊,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紧张有序,不断攀登着人生的一座座高峰!
(杨令青樊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