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企业变相集资歪风又起

2023年10月27日

吕四喜是某市政工程公司的一名工人,由于完成工程量多,当月按考核指标可获到500元的奖金。但到月底发薪时,从财务科拿到的却是一张公司与某股份公司开办的“度假山庄”的内部股票。被强行人股的工友们一齐去找领导,得到的答复是公司缺周转资金,所以让大伙入了股;如果想按《劳动法》办事的,就放假回家。工友们拿着这张无法兑现的“白条子”,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

根据记者的观察,近一个时期以来,类似吕四喜这样,企业搞变相集资,变相克扣职工工资问题时有发生,且花样不断翻新。如宝鸡某单位借口效益欠佳,职工每月仅领到80%工资;汉中某公司声言改制,要大家风险共担,层层收取风险金;一些私企以害怕人才外流为借口,收取八百至二千不等的抵押金,有的还在以质量保证金等名目下,将手伸向劳动者……

记者曾就此事向公安、劳动部门调查,他们认为在这类违反劳动法规,收取名目繁多费用的背后,有些诈骗作案目的,如西安市公安机关曾破获的一个劳务诈骗案,以高薪作诱饵致使数百人上当,案犯捞到20万现金溜之大吉外,但绝大多数单位是一种变相的非法集资行为。

一位国企老总因为本报曾批评其违规集资行为,牢骚满腹。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国企包袱沉重,资信程度太差,既使是现有产品有市场,银行也不再冒资金沉淀的风险去放贷给他们。而为了走出低谷,筹措购买原材料恢复生产,又急需大批资金;若公开集资,由于企业债券风险性太大,无人问津;省上去年又出台了制止非法集资的文件,要求对置之不理者予以曝光直至追究企业领导责任,又相对堵死了这一通道。由于银行不给贷,从社会上又弄不来,于是,领导便将一双双索钱之手伸向了职工干瘪的腰包。而“身处屋檐下”的职工们,不得不从低微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双手奉上。

针对传媒批评,职工的抱怨,不管那些国企、私企老总们如何自感怨曲,或因为用于生产便理直气壮,违反劳动法中必须足额按时发放工资,不准克扣挪用的条文,总是错误的,应予纠正也是不容置疑的。与此同时,国企老总也应换换脑筋,职工工资本身即很低微,如果每任领导上任后仅有掏职工口袋一招,也许能集些许小钱,解片刻饥渴,职工由于利益受侵害,缺少生产积极性;两者相比,孰重孰轻当一目了然。再则,有的企业一方面借生产之名掏职工口袋,而领导则天天“革命小酒”不断,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因此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变相集资损害职工利益问题,需多方协同方能奏效。一方面劳动、工会方应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劳动法》、《工会法》权威,斩断伸向职工腰包的黑手;而企业自身要多在凝聚士气,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少动职工的歪点子;而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应发挥调控作用,分门别类,一厂一策,对那些产品确有市场、资金确有困难的项目实施必要的专项扶持,搞资金封闭运行,帮他们逐步走出困境。而专政机关对于以诈骗钱财为目的的“皮包公司”、“哄人工厂”则应坚决取缔,无情打击,使之无立足之地。

诚如此,如吕四喜们整日捂着口袋讨生活的工友们脸上才能绽开笑容。

本报记者郝振宇

上篇:没有了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6/13/33963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