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技改工程中的特混编队

2023年10月27日

今年5月12日,省重点技改工程——兴化二期硝铵恢复改造工程在人们的翘首祈盼中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该工程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控制系统,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大规模的化工生产当中,人们把自动化控制系统称之为“中枢神经”。兴化二期硝铵恢复改造工程所采用的美国费希尔——罗期蒙特公司FF总线技术的智能型仪表和DeltaV控制系统,是传统“中枢神经”的“升级换代”。面对这一新技术,承担这一工程技改任务的安装突击队从一组建就摆出了“决战”的架势。

今年元月7日,安装工作全面展开,突击队全线出击。打墙眼、固定膨胀螺栓全是实实在在的胆量和力气活,刚开始,安装还算顺利,可后来天公不作美,风雪交加,气温一下子降至—10℃以下。可安装队的汉子们,不畏严寒,从头到脚,武装得严严实实,眼睛里闪烁着热情乐观的火花。高个子曲德强拿起电锤一口气打了几个墙眼;年轻的杜亚洲身系安全带吊在空中,被风吹得直摇晃。他笑着说:咱也成了空中飞人了。而颜冰、马跃、王伟三个年青人,每天蜷缩在狭小的机柜里,一蹲就是多半天,累得站都站不稳。

徐健是仪表车间有名的能工巧匠,根据工作需要,他制作了一些实用的“专用工具”,为加快安装进度立下了功劳。

张建忠,个子虽小,但干活利索,象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脸皮被焊弧烤得暴皮,也不叫痛,不叫苦。

技术员王力的孩子小,父母离得远,由妻子一人带孩子。那天恰好星期天不休息,妻子也要上班,孩子只好极不情愿地和妈妈一起到医院“上班”。等王力下班后才将熟睡的孩子抱回家。孩子得了流感、发烧,王力无法照顾,只得让妻子一边上班一边为儿子挂吊针。

老党员杨平均,人称“巧手杨”,粗活、细活样样能干。工程安装不久,他的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病危,可他毅然将老人交由家人去妥善治疗,自己坚持到安装现场工作。没有多久,父亲不幸去世,而恰在此时,北京见斯公司又派人来解决计算机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他就忍着失去亲人的悲伤,会同北京来人一起工作。

这支由不同班组,不同工种,不同年龄的十六名同志组成的“特混编队”,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无私奉献,为兴化集团的扭亏脱困打了一场漂亮仗,也为国家中西部老工业基地改造创造了新经验。

前来参加兴化二期硝铵恢复改造工程竣工投产仪式的美国罗斯蒙特公司的代表,在看到了由兴化人自己安装并调试的自控系统时,赞不绝口,并用随身携带的摄像机拍录下来用作宣传和纪念,要作为他们公司的样板示范工程。

●文峰文之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6/20000626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6/26/3401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