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市东郊李先生六月份到电信局交电话费时发现,电话费比平常多了近3000元,后经调查,原来是16岁的儿子在报上看到某信息台的电话号码,出于好奇与信息台女服务员“交友”、聊天,一月中竟打去话费近3000元。如今,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信息的某些声讯台被称为“温柔的陷阱”,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质疑。
据洞悉内情人士介绍,某些信息台以谈恋爱、交朋友、聊天等手段设下圈套,猛宰用户。这些信息台唯一的目的是赚钱,为此,信息台老板对信息台女服务员一般都作如下规定:信息台女服务员上岗前要作一番包装,重新自编学历、年龄、相貌、家庭。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当对方拨打此电话时,尽量拖延通话时间,不能先挂电话。当然,通话时间越长,她们得到的报酬越多。她们常要忍受无聊男子污言秽语的骚扰,做到“刀枪不入”。打此类信息台的多用的是公家电话,以保安、电工及单位值夜班人员居多,异乡作客、长夜难捱,借一线之牵聊以自慰。也有一部分用的是私宅电话,一些懵懂少年出于好奇,坠入“情网”,一不小心打出一大堆话费。
在某信息台第一天上班、不知内情的王小姐,接到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某君问:“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衣服脱光了躺在床上作什么?”挂上电话后,王小姐骂了句:“流氓!”一个月后,她辞职不干。在这样的信息台作事的女孩一般都不长久。有了这段经历的女孩子几乎都有这样的感慨: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无疑对她们的人生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信息台是以提供信息为主的一种新兴服务性行业,无疑有益于社会。但某些信息台老板为获得高额回报不讲行业作风及职业道德,未担负起其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某些无聊男子也将此作为一种肆意宣泄的渠道,两方面的因素综合,使声讯台变了质、变了味。难怪许多市民质疑:这样的信息台到底有多少存在价值? 本报记者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