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真情助学子爱心暖长安

2023年10月26日

一个个霜鬓银须的长者,颤巍巍地走向主席台前的“助学捐款箱”,投进一张张的百元现钞。他们是来自西安市各厅局和市直企业的离退休老干部,其中有8位老红军,年龄最大的85岁,这次捐资助学的总金额为1.4362万元。80岁的退休女干部余一鸿和她“结对子”的小学生刘佼,在这次捐款仪式上第一次相逢,一老一少激动不已,含泪相拥。 “七一”前夕的这感人一幕,是西安市社会助学计划纲要实施中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岗职工增加,部分特困职工子女家庭经济窘迫、学业难以为继,在西安市也成为严酷的现实。去年2月,由西安市总工会发起的《西安市特困职工子女社会助学计划纲要》正式启动,提出3年内帮助2000名特困职工子女完成学业的总目标。这一计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指导,市上连续两年把此项活动列为年度精神文明八大工程目标任务。西安市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网络作用,将其纳入全年目标责任管理体系,采取市、区(县)、产业工会分级负责,确保《计划纲要》层层落实。他们还建立了9个助学基地,不断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计划推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支持。从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到社会团体、部队官兵,从干部、工人、学生到华侨、离退休老人,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西安福乐集团、高科集团、陕西伟业集团、西安印钞厂等12家企业率先捐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孙桂然等46名局级领导干部,分别以结对子、捐款等不同形式,资助特困职工子女就学。西安饮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龙宇,将自己去年所得的1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下岗再就业明星田晚霞、张继安、郑书玲等,在事业取得一些成就后,也捐资参与社会助学活动。一位来西安参加经贸洽谈会的港商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市总工会,提出从去年起,三年内他每年拿出2万港币,结对子资助43名特困职工子女继续学业。有一对退休职工夫妇,与他们母校的3位中学生结成助学对子,每年资助1200元助学金。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籍华人,自愿捐资扶助两名贫寒大学生。解放军总后某部勤务连76名官兵,从为数不多的津贴中省出资金,结对子资助4名穷中学生。实施计划纲要一年来,共有247个单位和262名个人,以不同方式资助了1580名特困职工子女继续学业。

真情助学子,爱心暖长安。这真诚的情意和爱心,不但焕发了特困职工的自力自强、实现自我脱困的决心,也激发了他们受助的子女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气。据西安市总工会介绍,在首批受助的512名学生中,有123名获市、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14名高中毕业生中有10名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西安交大等名牌院校,步入人生新的起跑线。 (明烛)

上篇:“老工会”相逢喜洋洋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7/2000070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7/06/3321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