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吃水对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件难事,但对蓝田县陈家坪村的400多人来说,吃水比吃油还难。
陈家坪村处在半岭上,在80年代以前,这里的乡党吃水全凭在数里以外的深沟里挑,水坑里的水被多种细菌严重污染,很不卫生,致使一些人患上了大骨节等地方病。
1980年以后,陈家坪村群众自筹资金在该村村前、村后的耕地上打了三眼机井,为当时群众生活用水和生产灌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好景不长,从1992年以来,由于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加之连年干旱,这几眼井便干枯了。老井废弃后,村民们饮水要到数里以外的深沟半坡上的水坛里用勺、碗、瓢舀水,但都用不了多久就没水了。为吃水村民不得不到邻村去讨水。一些农家便联络起来在村前、村后大约一公里多的4条沟里挖了几个小坑,将从石沙的隙缝中渗入小坑浑浊不堪的水蓄起来,以供饮用,这一“喝”就是几年。
如今,陈家坪村人吃的水依然象“面汤”。每烧一次水,锅里便留下一层厚厚的水垢。由于吃水难,几年来陈家坪村的“光棍”比以前增了许多。村民们想打口机井,装上自来水管至少要10万元。但对于这个还不富裕的村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陈家坪村副主任陈永祥代表全村父老乡亲呼吁: “谁能帮俺村吃上水,我们一定给他树碑立传!” (陈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