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1999年元月份,时年已46岁的澄合矿务局机修厂史守臣、周淑琴夫妇完全没料到,俩人是怀揣着高等学历和中级职称从管理岗位上下岗的。当时,尽管俩人对企业当前的困境和面临的压力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下岗后那种复杂的感觉还是使周淑琴3个月里不愿迈出家门一步。联想到日后年迈的父母要赡养,患病的儿子和幼小的女儿需治疗和哺育,想着眼前的路怎么走,未来的业如何创?夫妇俩满腹愁绪,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灵上开始经历着一场从未有过的严酷考验。
在下岗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老史夫妇先养起了鸡,继而又喂过兔,放过羊和养过狗。一次偶然间从电视媒体里听到养蝎子可致富的信息,老史听后心中一亮,然后便雷厉风行地开始搜集资料,访问养蝎户,调查市场。他认准了这个被国际市场誉为“液体黄金”,身为名贵中药材的小精灵——蝎子,确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前景广阔的好项目。于是,夫妇俩不顾家境艰难,决意举债引入优良蝎种创办养蝎场。
该出手时就出手是老史做事的风格。今年初,老史设法贷款1万元,在机修厂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再加上厂里的2000元下岗职工创业扶持金以及自筹的资金共16000元,在厂里办起了养蝎厂。为了熟悉蝎子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俩人便把铺盖卷从单元楼搬到了破旧的平房里与蝎子日夜为邻,两人那曾装满机械制造学问的脑袋,渐渐地又被养蝎知识挤得涨涨的。
进入五月份以来,老史夫妇就像是侍候娇贵的“公子小姐”那样关心着蝎群的成长。昼夜里,他们既要随时察看调整蝎房的温湿度,又要记录每天蝎子的进食量而添减“食虫子”;既得操心进入婚配期的成蝎进入洞房交配,还要及时将孕蝎请进一间间干净漂亮的产房待产;不仅要格外关照孕蝎母子的生活环境,而且还要在适当时间果断将母蝎子与仔蝎分离以保证幼蝎的生命安全。老史夫妇说: “养蝎这活若不好好学些专业知识和具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还真是不行的!”
办蝎场数月来,虽说很操心费力,但老史夫妇喂养的蝎子成活率达到了98%,尤其可喜的是第一批孕蝎已顺利产仔近3000只,蝎子总数量已达15000只左右。照此下去,至10月底将增至10万只左右,若今年能售出1万只种蝎,就可望收回全部成本。
老史养蝎养鸡养出了名声。前不久,一所隶属广东三地公司的合阳养殖场老板二次登门求贤,愿厚薪聘史守臣来场任职。但史守臣夫妇却谢绝了邀请,而且心中还有着既实际又长远的想法,那就是要立足矿区办好自己的蝎子养殖场,为下岗职工举办养蝎知识培训班,提供免费指导,提供优质蝎种,带动矿区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发展养蝎业,共同走出脱贫致富的道路。 (卞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