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营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富余职工的就业问题。仅公司下属的商业大厦,就安排公司职工213人,还接纳了社会下岗人员576人。”天斗公司工会主席的汇报,引起去该公司调研的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枢机的极大兴趣。他高兴地说:“你们安排了这么多下岗职工,是给社会办了一件大好事!”
陕西天斗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渭南市百货纺织公司的母体上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在原来二级批发亏损167.9万元的旧摊子上搞改革,搞改制,公司内部大部分职工都面临着转岗分流的问题。为了使这些人员和从社会上聘来的下岗职工能胜任新的工作,公司根据岗位的不同分期分批进行了转岗培训。在天斗宾馆开业前,他们将所有拟聘人员送到旅游学校进行服务规范、礼仪技能等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了餐饮服务业的基本技能。与丹麦一家公司合资的天斗蛋业公司设备安装进入尾声后,公司又专门组织安排到这里的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并选择部分职工到技术对口的厂家学习技术。这两个天斗公司下属的新建单位,共安排下岗职工和社会无业人员200余人。
商业大厦是公司职工比较集中的部门。1997年公司改制后,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国有民营”的各项制度,在大厦实行了全员聘任制,让职工在保证身份不变、福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在两种方式间进行选择:一是由公司先垫付3万元垫底资金,个人自主经营;二是自己不挑头,受聘于柜组当营业员。这一政策制定后,公司原有的职工各择其路,各显其能。涌现出一大批经营业绩好的员工,不少人月收入达两三千元。对聘用到商业大厦里的576名社会下岗职工,天斗公司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一视同仁,从多方面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经营上,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信息咨询,实行统一标签,统一挂牌,统一服装;在财务上,为这些营业人员代办保险、代办发票、代交税费、开设专门账号,提供转账结算上的方便。同时,为他们配备了货库、自行车免费保管场地,提供了就餐、卫生间、浴池等生活服务项目。下岗女工小胡告诉记者,来大厦承包柜台前,她们全家月收入仅有500余元。1997年下岗后她来这里卖服装,一年后柜台由一节增到两节,现在月收入平均1500多元,再不为两个孩子上学交学费发愁了。
天斗公司这个当年从困境中拼杀出来的明星企业,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800多名社会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这些重新得到就业机会的员工也以主人翁的姿态,和公司原有职工一起谱写着天斗的新辉煌。近年来,该公司荣获省、市“先进企业”、 “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1998年创利税511万元,去年利税突破600万元大关,在全市商贸系统名列前茅。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