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劳动者权益为何屡受侵犯

2023年10月26日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劳动者就业机会也逐渐扩大,然而,现实生活中侵犯劳动者权益的事情屡屡出现,给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障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何屡受侵犯?据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忽视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就业难,有的劳动者在被聘用或雇用后,不注意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因不懂法律,草率地在用人单位拟好的合同上签名,而被某些用人单位以“合法”的形式剥夺了其应享有的节假日休息权、劳动保护权、物质帮助权等权利。一旦引起劳动争议,劳动者只得拿自己辛勤劳动的“血汗钱”交学费。

不注意收集用人单位侵权行为的证据。有些劳动者被雇用后,轻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没有为以后劳动纠纷的发生留下充分的证据;有的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不及时要求结算应得的劳动报酬,也不要求对方出具欠条或有关凭证。因不注意保全和收集证据,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以后,起诉到法院,却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不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有的劳动者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以为钱不多,不值得找雇主;有的怕麻烦而不愿意交涉;也有的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认为告状太没面子而不愿到法院起诉,往往忍气吞声;有的则采取极端方式,以武力逼迫雇主,或者损坏、盗窃其财产、非法扣押设备或人质等,结果因触犯刑律而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处罚。

用人单位无视法律故意坑害劳动者

一些用人单位抓住劳动者法律知识缺乏的弱点,以各种理由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即使签订了也不按照合同认真履行,有的甚至随意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劳动力过剩,从而故意损害劳动者的经济利益,要么不愿付出相应的报酬,要么随意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由于法院在审理劳动纠纷案件时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原则,有些用人单位便利用行使企业管理的便利,故意隐匿、销毁证据,使法院审理案件的难度加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劳动力市场管理不善劳动部门管理不严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致使一些劳动力市场秩序混乱,使不法之徒有机可乘,为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目前,社会上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职业介绍所,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属于非法经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个别不法之徒借职业介绍所的名义行骗,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由于劳动部门不能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听之任之,对劳动者的投诉不闻不问,甚至一拖再拖,不及时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和协调劳动关系;劳动部门对劳动保护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等方面的劳动管理不重视,致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损后投诉无门。

针对目前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一、广泛宣传劳动法规,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让劳动者学法、知法、懂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劳动者要自觉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第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第四、执法机关要严肃执法。要切实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考虑,严厉打击和制裁违法行为,使劳动纠纷及时妥善得到解决,为劳动者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刘争远

上篇:没有了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7/18/3325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