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29日,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破土而出后,就以气势磅礴闻名于世。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他们不但对秦兵马俑赞不绝口,更为工作人员对出土文物的修复复原高超技术而敬佩。今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该馆馆长吴永琪就是这些杰出工作者中的一员。
吴永琪是下乡知青。1969年,年满19岁的他到延安插队,革命老区人的质朴憨厚,黄土高原的博大粗旷,在吴永琪的内心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我问吴永琪:你的家在北京,为什么没有回去,你在黄土高原留恋的是什么呢?
戴着眼镜的吴永琪,身材略胖,谈吐儒雅。从他的回答中,我加深了对他的了解……
1971年,吴永琪被分配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这里珍藏着的许多珍贵文物,以及华夏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年仅20岁的吴永琪。他一头扎进浩翰深邃的历史文物研究中,向老师虚心请教,尤其是求师于一些知名的学者。他对历史、对文物更加独有情钟,于是也就随遇而安了。
1978年,他被调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工作,当时一号坑出土了800多具兵马俑,要立即修复。吴永琪和同事们没明没夜地忘我的工作着,在修复兵马俑的过程中,他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长了责任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以后他到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深造,这又为他在以后的考古工作奠定了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
1986年,他从大学毕业回来不久,任秦俑馆副馆长,一直到现在任馆长。这段时间他的事业步入辉煌期。他每年不仅要完成贵宾接待300多批,他还著有《秦陵铜车马修复报告》等专著两部及学术论文20余篇。他先后主持参与了“秦俑坑土遗址保护”、“秦俑彩绘颜色保护”、“秦陵铜车马复制技术”、“秦俑博物馆多媒体计算机文物管理系统”、“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一阶段发掘”等科研项目,其中不少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获1997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全国文物系统获得最高级别的奖项。他还先后被邀请赴美、日、德、澳等国讲学,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吴永琪告诉记者:我没回北京,是因为这里的工作很适合我。尤其是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我。到了我这个年龄,是应该抓紧剩下的十多年时间,多做些工作。把所有的经验和知识用在这里,用心做好工作。我如果离开这里,许多科研项目就丢掉了,这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损失呀!
记者问:如今秦兵马俑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们最关心的是她今后的发展如何?
吴永琪很坦然、很自信地说:今后兵马俑的挖掘规模不会太大,但展出的内容会更加丰富。要把兵马俑深层次的背后与之相关联的、以及古代的信息挖掘出来,展现出来,这一点是我们永无止境的工作。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逐步开发出一些新的东西,更全面地了解秦代的历史,到最后发展成为秦博物院。把这里变为我们研究秦代历史文化的中心,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会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本报记者柳江河通讯员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