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11日晚,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两位征集文物的同志忘记了几天的奔波和旅途的疲劳,手捧着《小学国语教科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是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自编的,仅存的一本教科书,几经周折,从千里之外的佳木斯回到了它的故地——安源,作为一件珍贵的展品,陈列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供人们参观。
1921年冬,李立三受毛泽东委派,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为了取得合法地位和公开活动的条件,以便广泛接触工人群众,决定从办平民教育入手,发动和组织安源工人。1922年第一所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成立了。工人俗称为夜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工人夜校由一所发展到七所,学员达一千余人。
《小学国语教科书》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股于1924年编印的,为32开石印本,竖排版,共计50页(双页)。封面上端印有“小学国语教科书”和“安源路矿工会教育股编印”的红色字迹,下端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该书共40课,内容丰富,它不仅仅能教工人识字、写日记、学诗词等,更重要的是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如第28课《兄弟们!想想看》一文中,将残酷压迫剥削工人的资本家比作吃喝穷人血肉的老虎。第8课《早婚之害》、第10课《女子的能力》、第11课《木兰辞》则是宣传妇女要翻身解放,必须反抗早婚,锻炼“女子的能力”,像花木兰一样,为国家做奉献。第16课是陈独秀的第一篇演讲词《劳动者彻底觉悟》,阐述了劳动者第一步觉悟必须“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说明无产阶级必须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教科书还刊载了李汉俊的文章《金钱和劳动》、沈玄庐的小说《机器》和《列宁略传》等传播先进思想的文章。
《小学国语教科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受工人们喜爱。它为提高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