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一转眼的事,社会生活里许许多多的消费,都可以进行信贷消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住房消费当然就不用说了,贷款买家具、购电脑、信贷装修、旅游、结婚等等,也相继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另据专家介绍,信贷消费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必然。在法国,至少1/3的人是靠贷款买房。而在我国,信用消费的比重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左右。这么大的发展空间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拿普通民众来说,对信贷消费的积极性到底有多高,它到底又能为我们带来多大的便利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采访,了解到的情况不容乐观。
住房信贷:想说爱你不容易
银行提供按揭,鼓励民众进行购房消费已经有段日子,这为不少急需要解决住房而手头又缺少足够资金的消费者带来了方便。然而先不讲银行每年开办此项业务的贷款余额有多少,单看逐年不断增加的空置商品房面积就可窥一斑。房价过高是阻碍人们进行信贷消费的最主要原因。
就像一位张先生讲的,“西安市本来经济条件就不是很好,一个普通家庭的年收入不过1—2万元,除去基本消费,要想购买动辄几十万元的商品房,需要银行提供的贷款额会很大,即便是最长期限三十年的按揭,每月的还款额也很高,你说背着很重的债务住着并不十分高档的商品房,心里能轻松吗?”
由此看来,消费信贷之所以难以顺利开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的承贷能力较低。由此,不难看出普通百姓除了望房兴叹外,对于信贷消费,也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限制太多费周折
据笔者从一家开办信贷买电脑及最早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公司了解到的情况,申请信贷消费的个人首先必须具备城六区户口,有稳定的工作,甚至于还需要居住证明、户口本及收入证明,并由本单位盖章,劳资部门签字,而且还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信用保证金,最长的贷款期限为3年或2年,月利率在5‰左右。
对于这么多条条框框限制,一位前来咨询的王先生不由得慨言:“首先一个城六区户口就将我拒之门外了。现在来城里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于大学生毕业也很难找到接收人事关系的单位,而是以打工者的身份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并且在户口关系已越来越不被看重的今天,这项要求无疑是给自己门外树起一道高墙而拒人于千里,我也只能徒叹奈何。”
还有一位刘先生表示:“买台电脑不过几千块钱,需要这么多条件与手续,还有很高的贷款利率,我也没有必要这么急,资金准备充足后再买也不迟。”
看来,在“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已得到一定改变的今天,繁杂的贷款手续及诸多的条件限制,无疑也是信贷消费难以开展下去的重要原因。当然,商家也有商家的苦衷:“中国人信用度不高,如果不计条件与限制,风险是很大的。”看来,尽快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人个信用档案制度就十分迫切与需要,银行可以根据个人信用的好坏来决定贷款利率的高低,信贷额度的多少,这样一方面控制了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同时,贷款手续与条件也将会自然而然地趋于简化与放开。而当这一切条件都具备与成熟之后,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即资金用途不受限制)形式,将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新亮点而愈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雷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