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蓝田县农村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20年,在各媒体发表新闻作品1000余篇,而他却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学无术的“浪子”,前妻也因此离他而去。更多的人称他为敢为农民鼓与呼的“泥腿子记者”。

陈忠勇:民间采风人

2023年10月26日

坐在装有空调的办公室编稿时,随着一股热浪,陈忠勇推门进来,他一手抹着满脸的汗水,一手从包里掏出一叠稿件递了过来。不用说,他又是从蓝田骑了近百里自行车到西安来送稿件。

蓝田县陈家坪村、今年38岁的农民陈忠勇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下乡采风,20年来,在各媒体上发表作品1000余篇,被称为“泥腿子记者”、“民间采风人”。

陈忠勇少年丧母,青年丧父。1980年,陈忠勇高考落榜,作为农家子的他求学梦破灭,这就意味着他今后的命运将要系在家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陈家坪村前沟后岭、沟壑纵横,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寂寞之际,他从村上有线广播里听到县广播站播发的新闻,爱好文学的他感到新鲜、入迷,于是开始学写新闻稿件,他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资料,借来新闻类书籍,在农闲之时如饥似渴地学习。当他的第一篇稿件《采药富了陈家坪》被县广播站播出时,一个梦想在这位农家子心中升腾:作个民间采风人。

从此,陈忠勇将一切农闲时间全花在了“爬格子”上。白日里,顶烈日酷暑或骑自行车,或步行至数十里外采访;晚上夜深人静,在桌前构思写稿。他深知,自己不同于媒体记者,更要做到“手勤、眼勤、腿勤”。2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蓝田县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为提高写稿水平,陈忠勇在通过报刊学习、同行交流外,还将每次写稿的草纸以月为单位装订成册,善加保存,隔段时间浏览一遍,可看出不足,促进进步。每次有稿件见报,他都细细琢磨所改处,发现自己不足。

当别人一个个走上致富路时,陈忠勇仍拿着微薄的稿费,在乡间奔走。在农村一些人眼里,陈忠勇是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浪子。挖苦、讽刺、嘲笑随之而来。前妻也为此离他而去。陈忠勇就是在这样一个氛围中歌颂着民间真善,弘扬着人间正气。1992年,泄湖镇一位农妇告诉他,验质员给她的小麦验了二级,付款时却按三级付。陈忠勇深入采访,写出《粮站以质论价还是以时论价?》,粮店连夜开会废除了“土政策”,从而维护了农民利益,像这类事不胜枚举。

为民鼓与呼,常得罪的是一些有钱人、有权人,陈忠勇曾多次感到压力、受到威胁。而让他欣慰地是:蓝田的老百姓记着他。他们给他送来了锦旗“勇为舆论监督,甘当百姓喉舌”。

本报记者 付博

上篇:认真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8/2000080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8/01/3331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