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饮食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还能稳得住吗?”当千禧龙年降临古秦都的日子里,咸阳市不少业内人士都替他们捏着一把汗。
这也难怪。该企业的前身是咸阳市饮食服务公司,拥有1700名职工,主要从事餐饮、旅馆、理发、商品零售等行业。由于设施陈旧、人员老化、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原因,使企业面临重重困难,职工思想混乱。特别是从今年2月起的咸阳人民路拓宽改造,共涉及拆迁该公司核算店总数及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涉及的职工796人,涉及拆迁资金总产值4943.5万元,占该公司资产总值的90%以上。面对拆迁改造带来这前所未有的损失与困难,该公司领导一班人以大局为重,在全力组织筹建新项目和寻找新的网点安排下岗职工就业的同时,把关心困难职工度过生活难关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早在1997年底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起,就抽调专人对困难职工进行过广泛的调查摸底,将确定的100多名困难户建卡登记,又从中确定48个特困户作为集团公司的帮扶对象。青年女工贺天珍下肢瘫痪6年多,丈夫下岗在家,孩子年幼,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帮助这个困难户,公司总经理郭敏和副总经理张玉兰慷慨解囊,分别拿出500元和800元给予资助,公司发动职工为其捐款4000多元,本单位特地为其购置了轮椅,集团公司团委和女职工委员会倡导成立了七个学雷锋小组,常年轮流帮贺天珍买煤购粮,登门理发,打扫卫生。小贺感动地说:“没有组织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对于其他100多户困难户职工,集团公司和基层核算店的领导都逐户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并发放了救济慰问金。对人民路拆迁造成下岗的230名职工,集团公司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其落实了11.5万元的生活费,帮助他们度过暂时困难。
“让职工安居才能乐业。”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新一届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在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拿出56万元,为职工补贴建起一栋六层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的住宅楼,解决了72户职工的住房问题。鉴于大部分职工参加集资建房有困难,集团公司便出面担保,为69户职工在银行办理了225万元建房贷款。女工王艳芹本人因病下岗,丈夫没有固定工作,实在拿不出建房集资款。集团公司得知情况后,经会议研究决定对王艳芹的住房实行“特事特办”,除为其保贷3万元建房款外,在公司每平方米统一补贴100元的基础上,又给其补贴了2000元。王艳芹所在单位的领导和职工,还自发地集资3000元帮其购房。王艳芹告诉记者,她住上两室一厅的单元楼房,多亏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要不然这样的房子她自己连想都不敢想。
领导关心职工,职工心系企业。在记者接触到的该公司的10多名下岗困难职工中,他们有的在街上卖报糊口,有的用“摩的”带人挣钱,有的在建筑队当小工度日,有的在市场上卖小吃谋生。但问到他们有什么要求时,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企业也困难,我们这点困难能撑过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主席刘枢机前不久去该公司调研时,也感慨地说这里关心困难职工的工作做得细,很值得宣传和推广。也正是在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下,该公司在大规模拆迁的情况下,各大建设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其中投资1500万元的新世纪大酒店客房部5月底已开始试运营。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使该公司大部分职工重新上岗就业。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