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史氏二线一安史之乱的见证

2023年10月26日

文/刘舜强

在流传至今的中国古钱币中,唐代的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以其制作精美、传世较少而颇受钱币收藏界的青睐。因为它们是唐代叛将史思明所铸,所以被后人称为“史氏二钱”。

唐朝中期以后,统治阶级上层集团日渐骄奢淫逸,吏治败坏,当时社会矛盾加剧,土地和兵权又相对集中,使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变得极为尖锐,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建立了割据政权。两年后,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不听调遣,安史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后史思明杀死安庆绪,于唐肃宗李享乾元二年(759年)占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

史思明在攻入东都洛阳后,下令熔毁寺院铜佛、铜器铸“得壹元宝”大钱,每枚当百与唐开元通宝钱并行。“得壹元宝”钱径约3.5厘米,重12.5克左右,制作工整,铜色暗红,“得壹元宝”四字旋读,拙朴明晰。“得壹”并非年号,而是出自与老子的《道德经》相关的一个故事。晋武帝司马炎登基时,效法周公卜世,求简策问卜他在朝的年数,没想到他毕恭毕敬求出的简策上竟写着一个“壹”字,他十分生气,而朝臣们也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叫裴楷的大臣见此情景便说:“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于是晋武帝群臣大悦。裴楷在此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这段话恰到好处。史思明取钱名为得一,正是袭用晋武帝登基的典故,希望“得壹”以为天下,使自己成为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但是,“得壹元宝”行之未久,自称“大燕皇帝”的史思明便又认为“得壹”并非国运长久之兆,于是便下令罢行“得壹元宝”,而以“顺天元宝”代之。“顺天元宝”的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然钱体略重,隶书钱文更见纤秀,一般径约3.6厘米,重18克左右。有较大者,亦有北月纹者数种。“顺天”是史思明占洛阳后建立燕国行用的年号。

“得壹元宝”与“顺天元宝”都是安史之乱中史思明称王后铸行的虚值大钱。“顺天元宝”铸行不久,史思明便率其叛军西进关中,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叛军内部出现了更大的分裂,随着“大燕皇帝”史思明被杀,他铸行的“顺天元宝”也仅仅行用了一年多便告结束。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后得以平息,它使唐代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关中、河南、河北等地当时变的“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而史氏的这二枚小小的铜钱却成为了这一场浩劫的见证。

上篇:李建群演活苏三娘
下篇:历史是语文的姥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8/2000081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8/14/33362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