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日到7月15日,安康地区上空的天似乎破了一个大洞,接连出现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降雨量最大的是镇坪、岚皋、紫阳三个县,5次总计降雨量近700毫米,相当正常年份全年降雨量的70%。其中紫阳县7月13日6个小时降雨180毫米,为该县置县488年以来之最,造成山洪泥石流塌方等灾害,然而,洪灾没有击垮灾区人民,他们正在以顽强不屈,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精神重振家园。
在紫阳县抗洪前线指挥部毛坝镇,我见到刚从农村回来的县委书记许恢佩,这位44岁的县委一把手,是西北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从7月13日中午起,他带着县交通、水利,公安等部门的负责人,在交通、通讯中断的高滩、毛坝、联合、瓦庙、麻柳、芭蕉等8个重灾乡镇跑了9天8夜。多少次他几乎从山上摔下丧命;多少次他险些儿被汹涌的洪流冲走。他不停地走,每到一处,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灾区。在大灾正在降临,人们惊恐不安的时刻,县委书记亲临村组,人们很自然地把他当作主心骨,当做亲爹娘。他就这样,扶着一根竹棍,拿着一把镰刀,走遍了重灾区的各个村。用“鸡毛信”把情况传给县委,指挥全县,并把灾情报告地委、省委。然而,当他7月17日晚回到毛坝指挥部时,血压降到60至100,尿不出来,手脚肿得象发面。他流着泪告诉我:“现在是死人很多,活人很难,老百姓世代积累的血汗被毁了,无粮、无房、无衣、无地、无活干!所以我们号召大家挺起悲壮的脊梁,重建美好家园,天大的事,我们都应该顶起来”。
在大灾面前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基层干部。洪水和泥石流冲毁公路,许多乡镇,村组相互与外界隔绝,形成乡自卫、村自卫、组自卫的局面。这时主心骨就是当地的基层干部和党员。
灾后的当务之急是修路,许多乡镇在路断后连粮食、衣服等救灾物资都很难运进去。在去瓦庙乡的途中,我看到数千名群众在山腰上挖路。在黄龙洞修路工地,我见到老庄村三组组长王念福,他的妻子、房子都被洪水冲走了,儿子受了重伤。但是乡上动员修路后,他把儿子交给哥哥,从7月16起带着村组上百人进了修路工地就没有回过家。提起家,这位壮实刚强的汉子一开口就流泪。但是他说:“再难也得干,不干全村这么多人就没活路”。
在这场大灾中,紫阳县202人死亡,10人失踪,二万多间房屋被毁,1.8万人无家可归,许多群众告诉我,当时都是穿着裤头背心逃出来的!但是他们脸上没有愁容。在灾区我听到灾民们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此时此刻,这些话是他们发自肺腑的真心话。正是由于有党和政府,他们才没有后顾之忧,也只有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党和政府是自己生存的靠山。所以,当县乡政府在灾后第二天组织修路时,瓦庙乡一万多人口,就有三千多人涌向工地。剩余的劳力也组织起来,背着背篓翻山越岭,从庄坝镇向瓦庙,向各个村运粮食,盐巴和各种救灾物资,在修路时,瓦庙乡个体运输户张乾龙义务为工地上运送物资,7月19日不幸掉进朱溪河牺牲。从此,全乡20多个个体运输户都义务带车修路。瓦庙乡政府附近的安平村是乡上居民吃菜的主要产地。7月13日安平村两处山体滑塌,塌死了11个人。村支书黄云玖把自家生产的菜无偿供给灾民吃,把两处滑塌点周围的菜毁掉,避免污染蔬菜上市。并开会平抑菜价。
如今,全乡已经修通水毁公路11.5公里。被洪水冲毁的两座水电站中的一座也抢修恢复通电。各地的救灾物资也源源不断送往灾区。 (刘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