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农民兴建的遗址博物馆

2023年10月26日

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自日前迎客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对此陕西旅游业的又一盛事,记者自然心驰而神往。八十年代,该墓发掘至椁室顶部时,我曾参观过,后来见了发掘后的报道却未再前去。此处今日由农民建成博物馆,我遂乘兴前往,在博物馆,讲解员刘晓红将这座大墓的往日辉煌娓娓道来。

秦公一号大墓坐落在凤翔县城西南五公里处的南指挥村旁,墓主秦景公(公元前577年至前537年在位),系春秋中后期秦国在位时间最长和很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为秦始皇先祖。其所在地原属雍城秦陵园内。秦国在雍(今凤翔)建都294年(后来随着向中原推进,国都又迁至今临潼境内的栎阳,最后定都咸阳),在雍城秦陵园中葬有秦国18位国君。景公墓是整个秦公陵园区43座墓葬中被首次发现、唯一发掘的最大墓葬,故称为秦公一号大墓。该墓系本世纪70—80年代发掘的。它平面呈“中”字型,墓室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8平米,深24米,四壁有三层台阶,呈倒金字塔状。大墓加上东西墓道长达300米,总面积达5334平方米。大墓虽遭汉唐宋诸代二百多次盗掘,墓内仍有三千五百余件珍贵文物出土,包括金、石、玉、陶、铜、铁、漆木器、纺织品等类。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对秦国早期历史和先秦丧葬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说到这里讲解员刘晓红喜形于色,她说该大墓的发掘,占据了我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是迄今我国发掘的最大墓葬;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黄肠题凑”椁具,(“黄肠”,即以柏木黄心制作的外棺;“题凑”,是指用厚木累积而成的此外棺,木头皆内向)是中国迄今发掘出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实物例证;尤其是所出土的石磐,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磐,弥足珍贵的是其上的铭文,多达180字,字的形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特别是铭文“天子匣喜,龚桓是嗣”(意为秦景公作秦国国君,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又继承了其祖、父共公和桓公的事业),为推断墓主提供了文字依据。

俯视墓室,墓室周围那整齐有序排列着不同等级的殉人,分为箱殉和匣殉两种。椁室土圹深4.2米,椁室主体用枋木垒砌而成,分主、副两室。主椁室长14.4米,高、宽各5.6米;副椁室位于主椁室南部偏西,中有小门相通,面积小于主椁室。椁室的复原状,另设有椁室展览区。

此展览区位于大墓南侧,其中按实物原型复制了主副两椁室。讲解员介绍说,主椁室全部按秦景公墓室布置,“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就是景公办公、处理朝政之处,所谓后寝”,即起居饮食,放置棺木之处。副椁室相当于珍宝库,放置大型陪葬品。椁室陪葬品多多,包括被我国史学界和书法界视作珍品的“铭文石磐”和美石鞋底。美石鞋底现在世界上仅发现两双,一双存美国,一双系秦公大墓出土。展览区还展出大量该墓出土文物照片和图文资料,不禁教人遥想生机勃勃的秦国当年。

据了解,这座遗址博物馆是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由陕西考古研究所与遗址所在地南指挥村合作,采用“国有民助”方式,对秦公一号大墓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现已投资120万元,所建成的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已初具规模,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热点。按照南指挥村人的设想,还要陆续组织实施六大项目建设,包括开发出整个墓道,使大墓全貌完整呈现;申请国家投资建设6500平方米的大墓遗址大棚;发掘该墓1300平方米内陪葬车马坑;修建秦宗庙,雕塑33位秦王公塑像;修建600平方米具有存放功能的展览大厅;兴建占地300亩的仿古游乐中心。

望着我国第一个由农民投资兴建的遗址博物馆,真令人兴奋。她的出现,使关中的秦汉旅游线又增添了新的亮点。雍城秦公大墓、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定会连成旅游热线。本报记者杨乾坤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8/2000082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8/21/3338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