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群众监督缓行论

2023年10月26日

文/戎重光

我曾经是群众监督的一个近乎狂热的鼓噪者。如今,虽然我仍坚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基本立场已变,我希望不再推行群众监督,至少也要缓行。

我怀疑群众监督到底能发生多大作用,虽然听说反腐案件80%的线索来自于群众举报,但我相信那只能说明领导举报之少,而并不能证明群众的威力。有人坦言:“公民监督需要权力,没有权力的监督只能是个摆设。”诚然,眼睛若不能睁开,即使再亮,恐怕也一无用处。试问,你我一般的群众,如果并未长着顺风耳、千里眼,不是当事人、领导身边的“近人”。对领导的收入、私人活动等等敏感问题,能知一二否?别看胡长清、成克杰的落网据说都是群众举报的,但请问是哪个群众的义举?反腐斗争的成败关系党和国家的兴亡,匹夫当然有责,但那些身居上层、消息灵通又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们恐怕更有责,也更能产生一针见血的高效。否则,就有失公平,有悖于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也违背了效率原则。故尔,我以为还是大力提倡领导之间的监督为上。

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管通过什么途径,群众有时也难免看出一些门道。问题被群众监督出来了,但如何产生效果又大成问题——常规的、积极的也常见的方式好象是举报了。举报有效,却也充满了高风险性:若对方是个孱头,大功告成而自己毫发无损自然皆大欢喜;可惜事实上,对方往往是条眼里揉不进沙子的硬汉,举报之剑举起来,砍到的却是自己。河南兰考的连清海一家四口惨遭“灭门”,舞钢的吕净一夫妻一死一伤,小浪底的民工王凤兴沦为乞丐,不都是群众举报惹的祸?联想到河南新乡的祝友文前书记,不惜动用警力调查举报者,举报之险令人望而生畏。生命诚可贵,为保护群众计,还是暂宜缓行群众监督。

对了,还有一种另类的、消极的也普遍的群众监督形式,可以避开举报之险。譬如,说怪话、编顺口溜、给领导起绰号、口笔相传领导的趣闻轶事等等。象湛江陈同庆酷爱千元一瓶的蓝带啤酒,“蓝带书记”的雅号便不胫而走;而湖北前副省长孟庆平“花花省长”的美名也曾在一定范围内有口皆“碑”。象著名的胡长清副省长,在江西一带“胡吃、胡吹、胡来”的名声也不小,胡好写字题词,南昌有这样的对联为证:“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水长清。”“男厕所,女厕所,男女厕所;东写字,西写字,东西写字。”看近来有关大贪巨污的有关报道,在落马前几乎个个都有不少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象成克杰公然让满院子的官员、记者候着,自己却在包厢里与情妇卡拉OK;以主席之尊,竟屈驾去某县参加风景区评估会,等等。这些,流传并非不广,也非不久,但一直也仅仅是流传而已。大家都知道的,偏偏有关部门不知道,或充耳不闻。何故?无他,这种监督方式因其另类,并不为有关部门所承认,徒博得说者听者一笑而已。

综上所述,领导监督难行,群众举报有险,另类的又不入耳,除非鼓励群众冒险,群众监督就只好缓行了。

一翻古书,看到御史们“风闻言事”,八府巡按四处瞎跑抖威风,心想,那时没有法制,也真乱得可以。身负纪律纠察之责的部门和官员不坐地办案,无举也纠,凭道听途说便动辄“排击”“弹章上奏”,真真成何体统!只是,请谅我孤陋寡闻,什么时候贪贿成了“民不告,官不究”的自诉案件?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8/21/3338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