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刘愚,已从蓝田县委政策研究室退休多年,按说也该享享清福,然而,正是这样一位退休干部,却在家开办了义务代办投递所,默默地干起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平凡事。
忙惯了的老刘1993年10月退休后觉得没事干太闷,他便辗转反侧,决定在有生之年再为社会做点儿有益的事,准备开个便民邮电代办所。于是,他便把自家房朝路的窗子改成门,又在邮局的帮助下,于门外挂了个绿色信箱。自备胶水浆糊,兼售信封、邮票、电话卡,该“代办所”就算开了业。
刘愚的“家庭邮电代办所”“应运而生”后,周围居民的信件报刊就常于此落脚。去年八月的某天,老刘接到一封盖有“高校录取通知书”红色印章的挂号信。但收信人地址只写道:蓝田县委家属楼刘玲,太模糊了,整个县委家属楼6栋近千人,又说不清有几个叫刘玲的人。老刘便揣着这封信挨家挨户的打问,几天下来,几乎把每栋楼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听完了,也没有眉目。他便把收信人的姓名写在自制的小黑板上,仍不见效;他又把“大学录取通知”等字样附上,并要大家相互转告。终于到了第四天,一个小女孩心花怒放地从这里领走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在每次收到的报刊、信件中,刘愚对报纸总是送户不过夜。他天天抱着厚厚的报纸上了这楼下那楼。去年下半年,台湾大地震时,城关镇退休干部张定西因对远居台湾的胞兄特别关注,他先后打了四次长途,结果都没打通,老人忧心忡忡。这段时期,刘愚及时送报的同时,还常和张老谈心。台湾大地震过去很久了,张老心中的那块疙瘩仍没有消除。直至今春,一封繁体竖写并标有显赫的“张定西先生启”的特殊信件突至老刘代办所,老刘激动地签过字连他老伴刚刚端上的饭都没顾得吃就赶往张家,张老用颤动的双手读完来信,得知其兄一家安好时,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
3年来,退休老干部刘愚义务送邮件已超过2000封,报刊13种1.8万余份,又发展订户50家共计报刊11种。有人算过一个账,说刘老一天跑上跑下相当于50层高楼,这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是多么可贵啊!但刘老却说:“送送报刊,走走也好,既能强身,又方便大家,我感到很充实哩! (忠勇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