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迅速,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短短几年,我省仅得到教育行政部门认证注册的民办学校就达40余家,这与我省正规大专院校数旗鼓相当。这些民办学校通过国家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等途径,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用之才,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民办学校在我国毕竟只有几年的发展时间,处于起步成熟阶段,于是在招生渠道、招生对象、办学环境、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局面。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全国高达388.5万名,尽管各高等院校大幅提高了录生人数,但仍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进入大学深造。庞大的落榜生队伍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据了解,这一特殊群体便成为各民办学校争夺的主要对象,一些民办高校四处张贴宣传广告、招聘暑期招生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搜罗考生的家庭住址、支付招生代理人高额回扣等千方百计争夺生源。
今年,继7月11日省内外100余家民办院校在西安市兴庆公园展开万人咨询会之后,随着暑期的日渐结束,省内40多家民办高校的生源战更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它们纷纷在西安火车站广场安营扎寨,列桌布椅,撑伞挂旗,24小时营业。有的学校还专门组织“拉客”队,拉成功一个入学者,给“拉客”者提成200元至400元。“拉客”人八仙过海采用各种手段彼此争夺生源,混乱场面可想而知。
民办学校因为僧多粥少,受利益驱动,它们招生的对象很广泛,“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身体健康,品行良好,好学上进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均可”,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公民只要交钱绝大多数都可入学。在所有的民办学校招生简章中,收费虽然都称是依据陕西省物价局核定的项目及标准。但据知情者告诉记者,不少学校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只要进了校门,就由不得你了。其次,有些学校在学历认证、就业安置、办学环境、教育质量等方面有肆意夸张和含糊其辞的地方。
教育部门有关人士提醒,选择民办高校时要注意几点:一是学校要具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二是学校的招生资格和学历要得到国家承认,招生简单和广告要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三是交费时学校应出具正式收据。显然,不少民办学校并不符合以上几点,这就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管理乏力的现状。
所以,对民办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体系、教学质量、招生途径、学费项目、就业渠道等应严加监管。不依规矩,难成方圆,如何结束民办学校这种混乱办学使其有法可依良性有序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深思的一大问题。 实习记者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