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1980年起至今,西安市实施飞播造林20年来,累计用民航、空军“运五”飞机作业1110余架(次),飞行1200多小时,造林达150万亩。在今后的10年中,西安市规划飞播造林100万亩,争取使所有的荒山都绿起来。
飞播造林是一种覆盖面大、成本低、效益高的现代化造林方式。20年来,按市林业部门的统一安排,在民航、空军、气象等部门的协助下,西安的蓝田、长安、周至、户县、临潼等承担飞播造林任务的区县认真负责,严把种子质量关,做到由种子检验部门统一检验种子的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等指标,使多年来飞播用的种子均达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一级标准种子占了60%以上。根据实践证明,覆盖度在0.3—0.6之间的密度草和疏林地成苗效果好。鉴于此,各区县对覆盖度0.6以上的地区,均实施炼山、砍灌、简易破土等方法,进行植被处理,保证种子触土率。
飞播造林因受作业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成苗不均。各区县将每年的飞播期确定在4月10日与5月10日,出苗较为理想。每年到10月份又进行出苗调查,组织群众补植补播。仅近几年,该市已在原播区出苗较差的地区安排人工撒播10万余亩,人工植苗造林1万余亩,促使播区全面成林。目前,在全市35个飞播区内,70%的林地为集体所有,各飞播区基本完善了护林组织,落实了管护责任。
据记者了解,20年来,西安市飞播油松、侧柏、漆树种子达60多万公斤,国家及地方投资650万元。截止目前,飞播有效面积112万亩,已成林面积33.7万亩,直接经济效益2亿元,超过总投资的17.4倍。加快了绿化荒山的步伐,明显改善了西安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