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市新城区从1991年以来,连续9年保持年均20—30%的高速增长幅度,在全市每年经济目标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获得“九连冠”。去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同10年前相比翻了3番,等于再造了5个新城。今年可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上半年已经超过半,正在雄心勃勃地力争“十连冠”这一经济奇迹,在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区县经济发展上,还属罕见。
新城区地处西安市城区东北部,辖区31平方公里,47万人口,地域狭窄,人口密集,资源匮乏,拓展困难,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6亿元,中央、地方财政合计收入6700万元,居西安市城区之后。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励精图治,大胆提出将增长速度由原来的10%左右提高到20—30%,并响亮提出经济发展“保二争三”,再造一个新城奋斗口号。即各项经济主要指标每年必保实现20%,力争达到30%的增长速度;在两三年内全区经济总量翻一番。这个增长目标,要比全市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倍以上。
对这样的超常规高速度发展,许多人都表示过怀疑,怕“浮”、怕“冒”、怕“过热”。而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坚持“发展是个硬道理”的信念不动摇,顶住了一次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扭住发展不放松,在全区上下营造大发展的浓厚氛围。用超常发展的意识统一全区思想,用超常发展的办法解决面临的难题,终于创造出超常发展的高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
新城区在实现经济超常发展中,形成了“以商贸为龙头,商、工、建三业齐飞,区、街、乡多元并举”的大发展思路:“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机制;“典型引路,市场牵动,项目助推,科技加力,外向扩张”的发展模式。首先,根据城市商品集散地的功能特点,沿着解放路、长乐路、长缨路、太华路展扇形结构,建立起各类吸引全国商品辐射省内外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68个,中小型专业市场108个,约占西安市市场总数的1/3,成为市场大区。其次,全区盘活资产,创新机制,组建起36个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起个体企业24702户,私营企业1166户,达尔曼、秦骊等大型集团公司6个。再次,区辖骨干企业都有大中项目支撑,今年就上了37个大项目,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5个,5000万元以上的10个,25个进展顺利,可拉动增长16个百分点。第四,在西安高新开发区设立“新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180多项,总投资达151亿元,已上缴税金687万元,向高科技、外向型方向发展已见成效。 (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