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雪里雨里,还是水里油里;不论是车间工地,还是白天黑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工地上哪台机械出了故障,机施公司修理班的师傅们便出现在哪里。他们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机械救护队。
这支“救护队”活跃在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线上。本来,机械修理是个轻松活,可五处秦沈机施公司的六名修理工要负责分布在7公里管段上的20多台工程机械的修理任务,这些机械又都身负重任,这个工点还没用完,下个工点又在催要了,一旦有个“头痛脑热”,就直接影响进度,更要命的是这些机械多是修建兰新复线时购置的,进入了故障多发期,有时这台还没修好,那台又“趴窝”了,将修理工搞了个手忙脚乱。没办法,他们只好上完白班接着再值夜班,每天工作时间达十四、五个小时。今年3月份,公司的一台挖掘机发动机出现故障,由于是老机型,属淘汰产品,仅一个配件就从广州往返了三次。而他们总是随到随换,一试车不行就连夜赶拆。就这样,他们连续十二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四天四夜连轴转。终于将挖掘机按期修复,保证了正常施工。一次,装载机出现故障,班长尚忠林带刘昕、杨勇赶往工地修理,直到凌晨2点才查明故障。经理见他们已干了十多个小时,便让他们回去休息,可他们吃了点饭又赶回工地,直到第二天将机械修复才休息。
工程机械都是些铁疙瘩,配件少则几斤,多则几十上百斤重,拆装必须有人配合。也许是工作性质的关系,修理班的人特别心齐,不论是修理工,还是车、钳、铆、焊等特殊工种,工作从不分你我。6月10日,拌合站磅称出现问题,修理班的人冒着40多度的高温,在露天地直干到下午2点多才修好,早过了吃饭时间。经理过意不去,想请大家出去吃。可等他洗完手出来,大家已端着凉饭吃上了。还有一次,十六公司一台压路机出现故障,公司决定对这台到了“三保”期的机械进行一次“三保”。拉回车间后,发现压箱严重损坏,钳工、车工便连夜加工配件,修理人员连夜拆装,一个昼夜没合眼,干完了3天的工作量,第二天下午就将机械开上了工地。
■张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