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秋风起时话保健

2023年10月26日

文/文玲

夏去秋来,秋风送爽。比起夏日的湿潮闷热,秋天让人感到清爽,但同时秋风带来一片燥情,而且天气变化无常,时风时雨,忽冷忽热。因此,秋天防病祛病,自我保健很重要。

祖国医学认为,秋燥乃夏热阳极所生,为肃敛之气,其性干涩枯涸,因此燥邪侵入人体最易耗伤津液,致使皮肤、口、鼻、咽、眼等濡养失调,抵抗力降低而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口唇干裂、鼻干咽燥、目赤肿痛、大便干燥等。古语云:养生者,必须四时而适寒暑。所以欲防秋燥伤人,要特别注意体内的精气的收敛护养。首先,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疲劳过度、大汗淋漓会使阴津伤耗,阳气外泄,从而机体抵抗力下降。其次,应保持生活有规律,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洒点水,以调节空气湿度。此外,还应从饮食调摄入手,多食一些能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如芝麻、小白菜、萝卜、梨、柿、百合、银耳等。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总的趋势,天气逐渐的冷起来。常言道:“春捂秋冻”,秋天,适当地让身体经受寒冷的考验,对肌体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但一旦冻过了头便事与愿违,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相反还能带来许多疾病,诸如关节炎、气管炎、消化道疾病等。另外,秋天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是感冒流行的季节,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最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因此,一定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生病。高血压患者,在秋季天气寒冷时往往因血管收缩而血压升高,要每天测量自己的血压,坚持服一些降压药,必要时请医生诊断,以防不测。

冬季又是肠道传染病的易发季节,特别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泻”,是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多发病。秋天水果多,食用时若不注意卫生,很容易使人腹泻呕吐,故食用前应注意清洗、消毒和去皮,霉烂的千万不能食用。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晚上,睡觉不要着凉,要盖好毛巾毯之类的薄被,民间所说的“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是很有道理的。

秋季,也是进补的季节,为了弥补夏天的损耗,吃一些益阴补气之品,如黄芪、西洋参等,对恢复元气、强壮机体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切莫盲目进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施补,否则会得不偿失。

上篇:难得一悟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9/13/3348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