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告别“兵营”迁新居

2023年10月26日

大荔沙苑,当年曾是军垦编制的三门峡库区农场,如今兴建起一条新的商业街,还建起一片造型独特的小康住宅,与30多年前留下的兵营式的土坯房和砖瓦平房形成鲜明的对照。

冲着这条亮丽的风景线,记者来到了沙苑农场,首先走访了新建的商业街。在农场场部前农贸交易繁华的十字路东,一条由座座白瓷砖贴面的两层楼组成的商业街已经建成。街上的住户一层楼大都是门面房,二层是住宅,楼后面的院子里盖有灶房,有的还有小库房或其他设施。与其平行的另一道街道正在动工基建,但从框架看也初现街道的雏形。以头道街一些家门口的招牌、商口样品以及来来往往的购货者可以得知,先建一步的住房户已开张营业。在大门前竖着“经营面粉、蒸馍、电焊、车床加工”牌子的门面房,记者结识了这户郑姓人家。他们家主要出售50斤装的面粉,还有自己加工的白面蒸馍。主人叫郑金龙,今年40岁,他高兴地带着记者在新楼上转了个遍,还参观了后院平房里的机修房和蒸馍加工房。尽管有在工厂下岗的弟弟帮他加工蒸馍,门面房里的多项经营还是忙得他团团转,便只好将农场分的10亩工资田转包出去,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户。据了解在这条农场商业街上,像郑家这样个人出资建成的商业经营和住宅合一的两层楼已达22套。

在采访中,农场行政办的同志还领记者参观了刚刚落成的30套小康区住宅。这一字排列的院落式平房,内有前厅、客厅、二至三间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左右,均为开放花园式结构。仿古建筑的门庭前,是一片红绿相间的花草地,和低铁栏式的围墙及铁栏门相映成趣。一位正在装修住宅的年轻农工告诉记者,他能建起这样的住宅,还多亏农场出台的优惠政策:一是四分三厘的庄基不收地皮费,二是每户给一万元低息贷款,三是公用基础设施由农场承担,四是为了留住人才市场对大专毕业生住房户无偿补贴2500元至5000元。

“农场新班子确实有魄力,给职工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不少老农垦提起新住宅的建设更是感慨万千。他们说,农场在60年代创业初住的是草庵、帐篷和移民留下的破房子,往往是一个班12人一间房,一个排三四十人一个帐篷。后来陆续建起了土坯房、砖木结构房和窑洞式的住宅,但仍是连排建制,兵营式的管理。1985年以来农场转产10年的阵痛中,根本无力进行新居的规划与建设,只能在“老兵营”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直到近年来农业有了发展,农垦有了转机,农场和农工个人都有了资金积累,才使广大农工改善住宅条件的愿望变为可能。去年新班子上任后,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把住宅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及时出台了优惠政策,从庄基地的选址到施工队的选定,都实行公开招标,透明管理。一年多来除农工个人投资外,农场为商业街和小康村的建设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前不久,省农垦总公司还在全省总结和推广了沙苑农场进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杨明洲)

上篇:秦牛公司四种新产品获专利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9/2000091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9/15/3348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