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的秦岭山中,有一处文物古迹遍布的古老小城——周至县老县城。这里是佛坪古厅城遗址,清朝时曾在此设厅建城(厅同知比县令高二品)。随着西安市环秦岭旅游带的开发,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日益被探险者和旅游爱好者看好,他们克服山高路远之不便,来此探古访幽,瞻仰这一珍贵的古城遗址。
近日,记者一行从西安出发,过周至县城,从周至县的厚畛乡所在地再步行20多公里山路,才来到这古城遗址。古厅城位于横断中华南北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东岭下东5公里的佛爷坪,东距今佛坪县城120里,南距洋县华阳镇110里,西距太白县黄柏塬100里,北距周至厚畛乡40里。属汉水支流胥水河的上游,为傥骆古道途中唯一的要塞城池。此坪广8000米,袤(最阔处)600米,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为秦岭山脉中最大的盆地。
据周至县志载:佛爷坪旧时为周(至)洋(县)辖区。清代嘉庆年间始设周洋县丞于袁家庄,辖佛爷坪地,隶属西安府。道光五年(1825年)割周洋地置佛坪厅。民国二年废厅设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迁府于袁家庄(今佛坪县政府所在地),阅时102年,距今176年。1962年佛爷坪再次划归周至县至今。“今就光绪八年编列者载之,客民户凡八千一百三十有三,口凡四万六千五百九十有五,而顾工另户不与焉。”从历史记载可见当时的繁华与兴盛。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这座曾经体察末代王朝荣辱兴衰百余年史的厅城,已失去了往日的显要地位,热闹繁华的古城终被沉没在老林幽谷之中,被千仞叠障紧紧围困其间,悄然与世隔绝。现在这座古城里仅住有9户人家46口人,加上城外的32户共176口人,为一个行政村。过去他们一直吃着公家的返销粮,改革开放后,他们仍享受着不交公粮、每人每年只纳10元税币的优惠政策。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一年只有120天的无霜期,夏无酷暑,冬极严寒。目前从周至县城只有一条在晴天可勉强通行的沙土路通往这里,据说还是西安市冯煦初市长亲临老县城后给修的。在这里既无有线通讯,无线通讯也成了哑巴。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但贫穷始终像阴影一样罩在他们头上。
昔日岁月里,城里先后建有厅署衙门、书院、厅衙大堂、同知署、监狱、文庙、城隍庙、接官亭、龙王祠、演武场、佛爷庙、火神殿等数十座建筑。现在,仍见三座城门遗址,依次为东门“景阳门”、西门“长乐”门、南门“延薰”门,石砌的城墙基阔2丈,顶阔1丈,高约3丈,许多建筑为汉白玉石条墙基。坐北向南的衙署、书院、厅衙大堂、监狱等仍留有部分围墙。城内多见石门墩、古城墙砖、汉白玉石碑等,村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
一座古城衰落了,而这儿留下的大批文物却成为稀世之宝。1987年,省市文物专家来此考察,发现其遗址规模之大、文物数量之多、雕作工艺之精湛、蕴藏内容之丰富、地域之特殊、自然景观之别致,在国内实属罕见。1995年,老县城被有关部门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加之现在又建立了一个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大熊猫、羚羊、猎豹等珍贵动物。在不久的将来,这儿一定会成为一个集生态自然保护和历史文物于一体的观光旅游胜地。 本报记者 阎冬
图①老县城西门旧城楼遗址。
图②立于老县城文庙遗址的清代汉白玉石碑及石狮石墩。
图③古建筑中的焚字楼。 谢炎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