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县长城水泥厂生产的耀长牌水泥,包装袋上明明标着:每袋水泥净重50公斤。而西安市未央区薛家寨村民王丑生购买了该厂52吨耀长牌水泥,用于一座三层楼房建设,主体工程完工时,却发现每袋水泥竟少10—8公斤左右,总共少了8吨左右。每袋水泥都存在短斤少两现象,整座房所用的料算下来,那可不是“短斤少两”的小问题。由此产生的楼房潜在的质量问题,该由谁负责呢?对此,张丑生真是欲哭无泪。
今年9月,薛家寨村的张丑生盖楼房时,通过他人购买水泥。他本来要耀县水泥厂出产的秦岭牌水泥,可送水泥的雷尚富却送来了耀县长城水泥厂生产的耀长牌水泥。张丑生没用过这种牌号的水泥,对其质量持有疑虑。送水泥的雷尚富说:这个厂是耀县水泥厂的分厂,耀长牌水泥比秦岭牌水泥质量还好。在这种宣传下,最后张丑生总共购买耀长牌水泥52吨。张丑生请人盖房,民工按每袋50公斤下料,楼房的主体工程很快就起来了。这期间,同村的王维昌盖房,缺少水泥,向张丑生借了一吨半。王在使用中发现:耀长牌水泥从外表看,比他家用的秦岭水泥体积小。在搬运中,又发现其重量轻,一称,耀长牌水泥每袋才40公斤,王维昌将此事告诉了张丑生。张丑生根本不敢相信,他立即对家中现有的耀长牌水泥挨个过秤,每袋最多差10公斤,少的也差6公斤。
9月1日,当送水泥的雷尚富将第四车耀长牌水泥送来时,张丑生将水泥短斤少两一事告诉了雷尚富。雷尚富也不信,并当场从刚拉回来的一车耀长牌水泥中,抽出四袋过秤:一袋为44.5公斤、一袋为42公斤、另两袋为41公斤。这时张丑生让雷尚富向工厂交涉,让厂方给予解释,并赔偿损失。随后,张丑生也向耀县长城水泥厂反映了此事,并要找厂长。对方要么说厂长不在,要么采用种种理由推诿。直到现在,长城水泥厂就其产品严重短斤少两一事,也没给张丑生任何答复。无奈之下,张丑生只好向有关部门投诉。
张丑生告诉记者:“他先到西安未央区工商局反映,因产品跨地区,未央区工商局不好解决。张丑生又亲自到耀县工商局将长城水泥厂产品短斤少两一事进行了投诉。耀县工商局经侦队受理此案,比较重视,并派人到长城水泥厂抽验袋装水泥20袋,大多数短斤少两,最多的相差9公斤,最少的也相差7公斤。”
记者在张丑生家盖房的工地,从一堆耀长牌水泥中,随便抽了四袋过秤,份量严重不足,其每袋的重量分别是41公斤、42公斤、两袋是39.5公斤。可水泥包装袋上标明:正付误差1公斤。
随后记者给长城水泥厂姓贺的厂长打了电话。当记者问到该厂生产的水泥短斤少两一事时,贺厂长却说:这件事我不清楚,这是质量部门管的事。当记者再问:当厂长的怎么连自己厂的产品质量情况都不知道时,贺厂长又说:这件事县工商局管,你问他们,他们咋处理就咋处理。随后,就将电话挂了。
耀县工商局经侦队负责处理此事的孙副队长告诉记者,他们到该厂抽查,发现每袋水泥的份量与包装袋上的说明不符,并证实了张丑生所说的话。他说:按有关法规,他们只能进行行政调解,如果双方都能接受调解的条件,事情就好办。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只好付诸法律。
就耀县长城水泥厂生产的耀长水泥严重短斤少两一事,记者又采访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法规处处长胡子宜,他说:水泥这种产品比较特殊,其每袋的数量是多少,这是国家强制性的标准。一袋水泥相差那么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是违犯了新《产品质量法》,一定要从严查处。
张丑生告诉记者,耀县长城水泥厂不但要赔偿短斤少两的那部分水泥,还要对因此给楼房造成的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赔偿。
本报将关注事态进展情况,进行追踪报道。
记者柳江河实习记者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