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百五十年前的一宗民告官上访案

2023年10月26日

文/雷波

十九世纪中叶,合阳县,这块民风纯朴、文化积厚的土地上,“民有强毅果敢之质,而无骄情浮靡之习”。虽然自然条件差了一些,好在百姓们崇勤尚俭、所求不高,年复一年倒也安居乐业、相安无事。如果上天不故意和大家过不去,官府稍能体恤百姓那么一点点,乡亲们宁愿过这样的日子。

乡亲们的期望值按说不高,但要实现却不容易,因为天公以及他们的大老爷,都不是普通黎民们所能设定的。

道光二十七年(1847),春夏大旱,连续两季未降一滴细雨,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庄稼人的生计成了问题。市面上一斗麦子值银三两,价钱是正常年份的十几倍。乡民多以野菜、树叶果腹,道弃婴儿、相扶乞食者,遍见不鲜。

天灾不可怕,若能摊上这么一位“当官为民做主”的唐知县,再大的灾荒挨一挨,也就过去了。合阳的百姓们太倒霉了,沈知县可不是唐知县,他信服的信条是“当官不捞钱,死了白完完”。

面对大灾,知县沈寿曾不但不体恤民瘼,积极赈灾,反而加紧催缴当年赋粮。除此而外,前任知县陈煦任内的“出陈易新”仓麦,亦严督乡民们限期一并缴纳。知县沈寿曾的所作所为,无异于给大灾之年的百姓们雪上加霜,自然激起了民愤,乡民纷纷找知县沈寿曾理论,吁请缓缴赋粮、停缴仓麦。面对群情激愤的乡民们,理屈词穷的沈寿曾支吾其词,半天放不出一个响屁。回过头来,对这帮“刁民”恨得咬牙切齿。事后以乡民聚众叛乱上报,并动手到处缉拿出头的当事人,闹得全县上下鸡飞狗跳、居无宁日……。光在县西的王村,就缉拿了吕青魁等十五人,酷刑拷打之下,其中五人冤死于狱中;路井乡郭家坡村富户郭维元代催里粮,不知为什么,引起了沈知县的不快,沈寿曾借口郭私用朱笔填改了拘票姓名,犯了重罪,将其拘捕系狱。并强索贿银一千三百五十两,方许保释出狱。

知县沈寿曾的逆施倒行,令全县上下群情激愤。“道不平有人铲,事不公有人管”。家住县城槐里(康家后地巷)的康嵘,就是一位刚直不阿,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生员。闻此,他当下联络受害者家属数人,直至臬司投状控告。不料臬、府、州、县上下作弊,以诬陷罪,将康嵘等人一并系狱。每日大刑威逼,迫使康嵘等就范。后经翰林王凤翔说情,始得出狱。经此折腾,康嵘一干人等已是身心疲惫,家资悉无。幸有义士大荔人段述之资助,康嵘他们才得以继续上京控诉。

在京城,碰壁无数,历经三载,终于将状告到了咸丰皇帝手里。咸丰元年(1851)十二月,咸丰皇帝按陕抚复奏御批:“合阳知县沈寿曾种种妄为,肆行无忌,着杖一百,从重发往新疆充当苦差……;大荔县令熊兆麟、同州知府李恩继、潼关厅同知凌树棠、潼商道万保、前任臬司严良训,一并交刑部分别议处;受害乡民酌予抚恤。”合阳人民深为康嵘的行为所感动,编写《康嵘告御状》一剧,盛演不衰,流传至今。

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里,百姓深受官宦欺压,自身权利毫无保障。遇有冤抑不平,无法忍受之时,才舍死上告,直至京城,往往这样的一场官司下来,几乎家破人亡,身心俱焚。象康嵘这样的成功者实属万中其一耳!

上篇:竞聘前夕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9/2000091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9/19/3349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