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女性以其独立自主的崭新风貌活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前所未有地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平等。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现状充满自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一代知识女性对谋求自我发展、追求事业成功充满期望。但现实生活中,女性就业往往受到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因素等各方面限制,这束缚了她们的手脚,阻碍着她们与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各界,对女性就业形成了不小的阻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因素:社会中各用人单位多青睐男性,同等学历、能力录用男性,甚至有时女性求职者学历能力高于男性,最后被录用的还是男性。性别歧视无孔不入,私营企业如此,国家机关也不例外,录用提拔先考虑男性,加薪培训先考虑男性,让女性当主管当领导对男性而言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中意女性的多是文秘、出纳、公关、营销之类的工作,和业务经理、总经理助理、网络工程师等男性“专属”的职位相比,技术含量低,缺乏创造性,社会地位、发展前途、工资待遇均不如人。公关、文秘等工作更是凭脸蛋吃饭,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求女性“身高在1.60米以上、形象好气质佳”。女性的外貌成了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成为社会衡量女性优劣的重要标准。用人单位重脸蛋不重头脑,过份强调女性容貌的做法大大挫伤了女性求职者的个人尊严。
家庭因素:不少家庭存在女性没多大出息、成不了气候、与事业理想无缘的思想。从小教育女性认真学习操持家务,培养她们服从、温柔的性格,不主张女性太“张扬”。仿佛找个稳定工作、嫁个可靠老公便是女性的全部追求。同时,男性普遍不希望妻子比自己能力强、收入高,主张女性以家庭为主、工作为辅,承担起伺候老人、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全部责任。甚至出现女性学历过高嫁不出去的奇怪现象。在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有人竟提出“让女人回家”,将工作机会让给男性,恢复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陋习。种种压力之下,女性就业前景似乎更加黯淡。
个人因素:女性自身生理心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择业范围。同时,学历偏低,不思进取,目光短浅,缺乏自信,怕吃苦怕竞争等个人因素也影响就业选择。在最近的“2000年秋季女性职业招聘会”上,参会企业反映,前来求职的女性大都学历不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偏低。特别是一些中年女性,一味抱怨用人单位偏爱年轻女性、限制太多、就业面太窄。其实用人单位并非只看重年龄,对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且能适应较大工作压力的中年女性一样欢迎。但不少中年女性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知识老化、技能单一、安于现状且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笔者询问她们为何不再深造学习提高自己时,她们只是不以为然地笑笑。甚至一些自身条件优越的年轻女性就业的目的不在自立自强,而是应了社会上那句“找什么样的老公,到什么样的单位”的话,抱着钓金龟婿的心态。这些消极因素无不影响着女性就业。
在人人高喊“男女平等”的今天,究竟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实实在在的平等,女性就业所面临的种种艰难与困惑何时才能得到彻底解决,这一切都有待于社会各界的努力、家庭的支持、女性自身的反省。 实习记者 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