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海南省在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的面试中,有一道题很“别致”,要求考生对《坐怀不乱》这则小故事进行分析后得出启示。考官先考“坐怀不乱”,人们觉得新鲜。
《坐怀不乱》这则小故事很多人熟悉。说的是古代有个叫柳下惠的人,投宿一客栈。晚上天气突变,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店中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遂将她抱入怀中,一直相拥到天明,没有半点非礼之举。拿这个故事来考官,窃想并非偶然信手拿来充数,而是有些“用心”的。其“用心”何在,还得从现实谈起。
现实是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做不到“坐怀不乱”的,而是“坐怀就乱”,甚至等不及“坐怀”他就“乱”了。这里说的“坐怀就乱”,不仅仅是指某些人的情欲不能自制,而泛指很多欲望的放纵,比如利益面前的贪欲,权力面前的占欲……人一旦失去理智,便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或伤风败俗,或违法乱纪,活跃在我们身边的那些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及其现象中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就属于“坐怀就乱”的人。这号人不仅在情欲上没法让自己安分,而且在其它的权欲、物欲上也是极易冲动的,冲动起来便胡乱一通,把党纪国法统统抛到了脑后。
坐怀乱与不乱,既是判定一个人品性好坏的标准,也是界定这个人是否腐败堕落的墨线。考官先考“坐怀不乱”,以吾愚见,主要“用意”还是在干部的思想道德、作风修养上。“坐怀不乱”就是要求我们的干部洁身自好,不生淫意邪念,挡得住诱惑。提倡“坐怀不乱”,关键要在净化人的思想的同时,不断增加健康有益的营养。如果一个人头脑中没有半点邪念歹意,思想上有一道牢固的防线,挡得住一切诱惑或侵蚀,那么这连环之乱也就难以乱得起来。人穷志不穷,富贵不思淫,有权不谋私,为官一身清,抱着这种为人之本、恪守这种为官之道,“坐怀不乱”是可以做到的。真正做到“坐怀不乱”的人多了,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定会相应地得到减少。这可不是一句戏言。 (傅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