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一笔12余万元欠款迟迟不见归还,急坏了申请执行人。浙江余姚人民法院法官近日巧用“劳务抵债”的办法,妥善解决了这一执行难题。
按照已生效的判决书载明,李某应支付余姚一家工贸有限公司担保代偿款等共计12万余元。而李某迟迟未履行法定的还款义务。在多次上门追讨欠债无果后,本月上旬这家工贸公司向余姚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上门了解情况时,发现李某早已负债累累,家中除两辆摩托车外,已无其它财产可供执行。面对这种状况,执行法官请来双方当事人召开执行听证会,把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告知申请执行人。多次商讨后,李某同意将两辆摩托车折价抵偿4.8万余元债。对于余下的7万多元欠款,执行法官了解到这家工贸公司生产兴旺,装卸货物常缺人手,便建议身强力壮且长期闲在家中的李某去这家工贸公司打工,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第二个还款计划,公司每月发给李某必需的生活费之外,余款用于折抵债务。于是这起“老大难”案件在法官巧用“劳务抵债”办法下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