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陕西工人报》9月11日《维权之页》版中的《小改小革获大奖》一文,颇为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9车间钣金QC攻关小组坚持开展“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活动的做法称道。他们通过小改小革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和外国专家未能解决的问题,取得了成绩,多次获得奖励,也不禁使笔者想到了“‘科技兴企’离不开小改小革”这个话题。
不把小改小革放在眼里的企业领导如今绝非个别。在他们看来,“科技兴企”就是增添新设备,引进“洋”机器。他们把眼光盯在极为有限的几个科技人员身上,而对职工的小改小革,发明创造不屑一顾。由此不仅使“科技兴企”失之偏颇,而且冷了职工群众的心,使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受到影响。
小改小革是不可忽视的。闻名全国的“钻头大王”倪志福、“万能工具胎创始人”王崇伦、“郝建秀工作法”的创造者郝建秀等等,都是从小改小革起家,为我国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万能工具胎创始人”王崇伦为例,当年才26岁,在厂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发明了新式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轰动了全国。
当然,“科技兴企”离不开引进新设备,离不开科技人员。但职工群众的每一条合理化建议,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是敬业爱岗的具体表现;他们中的能工巧匠、创造家和发明家更是数不胜数。只要我们注意发挥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科技兴企”是会结出丰硕成果的。 ■谭贤邦